天拓分享 | 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應用是硬道理
發布日期:
2020-12-06
|發揮好工業互聯網的賦能價值,應重在一個“實”字。



文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陳浩傑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係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與(yu) 此同時,全國多地也在加快部署“十四五”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工作,積極搶抓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的窗口期和機遇期。

按照預計,2020年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經濟增加值規模約為(wei) 3.1萬(wan) 億(yi) 元,同比實際增長約47.9%,占GDP比重為(wei) 2.9%,對GDP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1%。

天拓分享 | 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應用是硬道理

2020年11月30日,人們(men) 在山東(dong) 青島一家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參觀。圖/IC photo

被中央點名再部署再推進的工業(ye) 互聯網,走過了“從(cong) 0到1”由概念到實踐的第一階段,如今正迎來“從(cong) 1到100”推動高效應用的第二階段。

兩年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副院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餘曉暉就提出,工業互聯網的生命力在於解決問題。過去兩年尤其是今年以來,在助力疫情防控與複工複產方麵,工業互聯網發揮了積極作用,其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賦能者的角色得到進一步彰顯。
“應用場景不斷豐富,解決問題能力不斷提升,生命力不斷增強。”對於工業互聯網的成長,餘曉暉給予高度肯定。他同時表示,解密這一全新產業的發展邏輯,發揮好工業互聯網的賦能價值,應重在一個“實”字。

隨著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發展工業(ye) 互聯網已成為(wei) 實力企業(ye) 重塑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共識,龍頭之間明爭(zheng) 暗鬥。不過,在餘(yu) 曉暉看來,工業(ye) 互聯網不同於(yu) 消費互聯網,這一產(chan) 業(ye) 當前還不會(hui) 產(chan) 生龍頭企業(ye) ,可以預見的未來,是一大批有實力的行業(ye) 級平台在各個(ge) 細分領域百花齊放,同時跨行業(ye) 跨領域的平台也不斷壯大。

“好用才是硬道理”


《財經國家周刊》:不久前,中國信通院發布了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發展成效評估報告,根據報告,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工業(ye) 互聯網融合應用方麵不斷走深向實。但是另一方麵,對工業(ye) 互聯網到底有什麽(me) 用、解決(jue) 的是什麽(me) 問題,依然存有很多爭(zheng) 議。對此,你怎麽(me) 看?

餘(yu) 曉暉:幾年來,工業(ye) 互聯網發展迅速,也很好地推動工業(ye) 的轉型發展,為(wei) 製造業(ye) 的數字化轉型賦予了新的內(nei) 涵,成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賦能者。

可以說,工業(ye) 互聯網是製造業(ye) 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路徑和方法論,而當前要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的核心問題是:在快速變革的數字經濟時代,如何實現快速感知、敏捷響應,從(cong) 而更好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從(cong) 需求、產(chan) 品到競爭(zheng) 者的快速迭代變化,在實時感知和洞察的基礎上實現動態的策略優(you) 化和完成全局智能化決(jue) 策。可以說,快速感知、敏捷響應、動態優(you) 化和全局智能化協同是工業(ye) 互聯網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可以從(cong) 兩(liang) 個(ge) 層麵看工業(ye) 互聯網,從(cong) 宏觀層麵看,工業(ye) 互聯網通過工業(ye) 經濟全要素、全產(chan) 業(ye) 鏈、全價(jia) 值鏈的全麵連接,支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變革工業(ye) 生產(chan) 製造和服務體(ti) 係,實現工業(ye) 經濟高質量發展。

而從(cong) 技術層麵看,工業(ye) 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生產(chan) 製造體(ti) 係深度融合的新型工業(ye) 數字化係統,包括新的感知、互聯、計算、控製和智能技術,這些新的技術與(yu) 生產(chan) 製造體(ti) 係結合以後,實現了人、機、物廣泛互聯,構建實現海量數據及工業(ye) 知識匯聚管理、集成建模、分析洞察和優(you) 化決(jue) 策的數字化平台。

雖然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企業(ye) 需求差異很大,但在整個(ge) 工業(ye) 互聯網體(ti) 係中,它們(men) 遵從(cong) 相同的機理,是相同的個(ge) 體(ti) ,都是要把數據驅動和每一個(ge) 行業(ye) 的知識與(yu) 機理結合在一起,形成數據驅動與(yu) 工業(ye) 知識相結合、數字空間與(yu) 物理世界融合的新的智能化優(you) 化範式。

《財經國家周刊》:早在兩(liang) 年前,你就提出工業(ye) 互聯網的生命力在於(yu) 解決(jue) 問題,在你看來,工業(ye) 互聯網如何解決(jue) 問題?如何評價(jia) 工業(ye) 互聯網的“生命力”表現?

餘(yu) 曉暉:發揮好工業(ye) 互聯網的賦能價(jia) 值,應重在一個(ge) “實”字。工業(ye) 互聯網首先是應用,應用才能創造價(jia) 值,好用才是硬道理。因此,必須以應用價(jia) 值牽引工業(ye) 互聯網發展。這兩(liang) 年,工業(ye) 互聯網從(cong) 概念到落地,應用場景不斷豐(feng) 富,案例不斷增多,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目前,工業(ye) 互聯網已應用到工程機械、汽車、電子信息、石化、鋼鐵、輕工家電、航空航天、能源電力等30餘(yu) 個(ge) 重點行業(ye) ,涵蓋研發設計、設備管理、生產(chan) 管控、運營管理、商業(ye) 創新、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優(you) 化等各個(ge) 環節,有力推動了工業(ye) 轉型升級和一二三產(chan) 業(ye) 、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

天拓分享 | 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應用是硬道理

2020年10月18日,2020全球工業(ye) 互聯網大會(hui) 展示現場。圖/視覺中國

也應該看到,雖然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很快,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客觀地說,從(cong) 應用、技術到商業(ye) 模式還仍在探索中,一些創新意識和能力強的先行企業(ye) 已取得明顯收益,而多數企業(ye) 還存在“不會(hui) 用、不敢用、用不起”的問題。

這其中有一個(ge) 供給與(yu) 需求的鴻溝問題。以工業(ye) 互聯網的平台應用為(wei) 例,一方麵已經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有較強的ICT(信息和通信技術)技術能力,也在不斷積累工業(ye) 知識和機理,但對行業(ye) 和企業(ye) 的了解仍然不夠,難以用標準化產(chan) 品化的方式服務行業(ye) 和企業(ye) ,大多需要定製化的個(ge) 案式解決(jue) 方案,時間和資金成本較高,製約了大規模的推廣,尤其不易實現跨行業(ye) 的推廣。

另一方麵,有大量工業(ye) 企業(ye) ,具有突出的數字化改造需求,但不了解工業(ye) 互聯網,缺乏相應的能力,尤其是中小企業(ye) 缺乏相應的ICT技術和人才,也不易找到可以完全匹配自身需求的平台。因此,如何把企業(ye) 的需求和平台的技術結合,供需雙方彼此都需要學習(xi) ,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本身也是雙方學習(xi) 的過程。

目前看,亟需工業(ye) 互聯網解決(jue) 方案的供應商或集成商,以做好工業(ye) 互聯網通用技術與(yu) 行業(ye) 個(ge) 性需求間的匹配,加速技術和產(chan) 品的成熟和標準化,培育可持續的商業(ye) 模式,形成大規模推廣的條件。

《財經國家周刊》:總體(ti) 而言,無論是工業(ye) 互聯網本身,還是工業(ye) 互聯網生態係統的建設,目前都還處於(yu) 初步階段。與(yu) 消費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同,工業(ye) “觸網”進程比較緩慢。你認為(wei) ,主要是什麽(me) 原因?

餘(yu) 曉暉:消費互聯網是橫向的,用戶需求共性遠遠強於(yu) 個(ge) 性,因此能在不長時間內(nei) 連接全球數億(yi) 人,容易形成服務海量人口的通用平台。工業(ye) 互聯網是垂直的,重點和難點在於(yu) 整合行業(ye) 的深度經驗,以此與(yu) 數據驅動的優(you) 化方法結合,作為(wei) 智能決(jue) 策的基礎。

與(yu) 消費互聯網不同,工業(ye) 互聯網是大量定製化,每個(ge) 門類都有很大的差別,這一點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大量的工業(ye) 互聯網解決(jue) 方案都是定製化的,定製化的比例可能在70%—80%。即使是同一個(ge) 行業(ye) ,不同的企業(ye) 也不能拿來別人的方案直接用,還需要做大量的適配改造。

需要強調的是,工業(ye) 互聯網不隻是數據驅動,它會(hui) 和工業(ye) 、行業(ye) 本身結合,包括三個(ge) 層級。第一是“數據科學+工業(ye) 知識”創新增強範式,第二是“數據驅動+自動化”生產(chan) 運營智能優(you) 化,第三是“數據驅動+信息化”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協同優(you) 化。這是工業(ye) 互聯網的價(jia) 值所在,可以把傳(chuan) 統工業(ye) 已有的體(ti) 係做更好的結合,形成新的變革模式,也正是需要大量和深度的行業(ye) 積累,因此工業(ye) 互聯網的增長和擴張速度沒有消費性互聯網快。

目前,工業(ye) 互聯網還處於(yu) 初級階段,產(chan) 品化、標準化的過程還沒有大規模鋪開,更未到全麵普及的程度。這不是工業(ye) 互聯網本身的問題,是其特定發展階段的一個(ge) 自然過程,需要不斷持續努力,久久為(wei) 功。

不用擔心各地“紮堆”


《財經國家周刊》:目前很多地方都把工業(ye) 互聯網作為(wei)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如青島、蘇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就目前來看,各地發展工業(ye) 互聯網呈現出怎樣不同的模式?如何看待城市之間的競爭(zheng) ?

餘(yu) 曉暉:工業(ye) 互聯網成為(wei) 很多城市的共同選擇,這種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是各個(ge) 城市出於(yu) 自身產(chan) 業(ye) 升級的戰略考量。實際上,順應時代方向,通過工業(ye) 互聯網這個(ge) 全新工具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這個(ge) 思考帶有全球共性。

天拓分享 | 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應用是硬道理

江都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盛維林、科技局朱局長、工信局周局長一行蒞臨(lin) 天拓龍川數字創新展示中心


要看到,國內(nei) 將工業(ye) 互聯網納入發展戰略的城市大都是工業(ye) 城市,這些城市本身工業(ye) 基礎良好,具有領跑示範的能力,這一方麵是城市本身的轉型需要,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經濟效益下滑,新舊動能轉換,必然要在轉型升級上下功夫,而工業(ye) 互聯網和數字化轉型是目前的關(guan) 鍵。

另一方麵是中國互聯網近年來發展太快了,互聯網的下半場是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互聯網,一些城市因為(wei) 沒有完全抓住消費互聯網的機遇,尤其是工業(ye) 基礎好的城市,就特別想在工業(ye) 互聯網的發展上抓住先機。

我認為(wei) ,每個(ge) 城市會(hui) 產(chan) 生不同的工業(ye) 互聯網建設模式,解決(jue) 不同的發展難題。一個(ge) 城市有自身的發展傳(chuan) 統,資源稟賦不同,產(chan) 業(ye) 基礎和發展模式不同,其工業(ye) 互聯網建設模式也注定不同。

因此,不用太擔心有過多的同質化,這不是簡單的重複建設,這畢竟和以往很多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能過剩性質不同,應該區別看待。

《財經國家周刊》:網絡、平台、安全是工業(ye) 互聯網的三大功能體(ti) 係,其中平台是核心,我們(men) 注意到,各個(ge) 廠商都想自己建設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都試圖打造自己的“生態”,如何評價(jia) 這種競爭(zheng) ?競爭(zheng) 的結果會(hui) 像消費互聯網領域一樣出現超級龍頭嗎?

餘(yu) 曉暉:工業(ye) 互聯網已逐漸成為(wei) 一個(ge) 熱門賽道,目前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已經超過70個(ge) ,平台接入工業(ye) 設施規模突破4000萬(wan) 台/套。不同企業(ye) 平台之間的競爭(zheng) 是在所難免的,但這種競爭(zheng) 並不衝(chong) 突,因為(wei) 每個(ge) 平台麵向的行業(ye) 不同,要解決(jue) 的行業(ye) 問題也是不一樣的。

工業(ye) 互聯網的生態格局不同於(yu) 消費互聯網,雖然擴張速度相對慢,但係統穩定性強、用戶粘性高,投資者對工業(ye) 互聯網的項目投資拉得比較長,項目存活率更高。

可以預見的是,工業(ye) 互聯網領域不會(hui) 出現像消費互聯網領域那樣幾家平台主導的情況,一些細分領域會(hui) 湧現出行業(ye) 的龍頭企業(ye) ,大家百花齊放,但很難會(hui) 有阿裏、騰訊那樣的綜合型巨無霸。

《財經國家周刊》:工業(ye) 互聯網發展要兩(liang) 隻腳走路,即“大企業(ye) 集成創新”和“中小企業(ye) 應用普及”,相比前者,後者挑戰似乎更大。比如中小企業(ye) 融合發展應用率遠低於(yu) 大型企業(ye) 。在提高中小企業(ye) 對工業(ye) 互聯網的應用方麵,目前主要麵臨(lin) 哪些突出難題?又該如何解決(jue) ?

餘(yu) 曉暉:我國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仍處於(yu) 工業(ye) 2.0發展階段,少數處於(yu) 3.0階段,設備缺乏數字化模塊,數據采集和互聯互通難度大。有數據顯示,我國製造業(ye) 中90%以上的是中小企業(ye) ,超過55%的企業(ye) 尚未完成基礎的設備數字化改造。因此,對中小企業(ye) 來說,工業(ye) 互聯網改造的過程,也是補課和提升的過程。

這兩(liang) 年通過工業(ye) 互聯網的應用實踐,很多中小企業(ye) 一方麵在信息化補課方麵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通過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和輕量級的雲(yun) 化軟件應用方式實現了信息化融合和生產(chan) 方式變革,如通過雲(yun) 化MES解決(jue) 進銷存和生產(chan) 運營管理等基本問題。另一方麵,中小企業(ye) 在利用工業(ye) 互聯網解決(jue) 其訂單和發展資金等關(guan) 鍵資源、實現產(chan) 能共享等方麵做了很多探索,通過不同的路徑和切入點取得了明顯成效。

但是應該看到,相比我們國家這麽大的工業體量,目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實踐還是遠遠不足的。我們看到了很多很好的案例,但這些案例整體還是碎片化的,隻有從大量碎片化的案例中探索出標準化的體係和產品,才能激發供需雙方的熱情和活力,讓他們走上良性發展之路。
當然,這會是一個比較漫長和痛苦的過程,到現在為止,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還隻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講案例已比較有底氣了,但仍需要繼續爬坡過坎,要全麵賦能製造業和實體經濟,還需要走很長的路。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