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 | 李穎:發揮平台驅動力量,塑造工業數字經濟新體係
發布日期:
2020-08-26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期。在這個(ge) 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外部的“黑天鵝”與(yu) “灰犀牛”事件層出不窮,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第四次工業(ye) 革命的重大機遇。作為(wei) 一個(ge) 製造業(ye) 大國,我們(men) 必須順應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以工業(ye) 互聯網為(wei) 突破口,大力推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流通業(ye) 的全麵融合,做實做強做優(you) 實體(ti) 經濟,進一步增強發展主動權。

工信部 | 李穎:發揮平台驅動力量,塑造工業(ye) 數字經濟新體(ti) 係


數字新基建將推動工業(ye) 數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以信息技術加速創新與融合滲透為突出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對更適宜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基礎設施建設提出巨大需求。而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廣泛普及又會促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發展,孕育出新的數字化生產力,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新基建的重要組成,涵蓋了“數據+算力+算法”等多種基礎設施,正成為推動工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關鍵引擎。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應用,正在超越網絡、平台和安全三大體係為代表的數字空間維度,向傳統生產單元、係統、設備、車間、工廠等物理實體維度加速擴展,推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製造業、流通業全麵融合,重構工業生產和商貿流通的邏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測算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2.1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9.9%。其中,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快速擴張,2019年增加值規模為1.6萬億元,同比增長63%。

平台化是工業(ye) 數字經濟新體(ti) 係的主要特征

平台化是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趨勢之一,不僅模糊了分工邊界,深化了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還促使價值創造由價值鏈向價值網絡轉變,推動了價值鏈升級。工業互聯網平台改變了傳統經濟下的供需模式,促使需求決定供給成為主流,並將傳統經濟鏈條式的上中下遊組織重構成圍繞平台的環形鏈條,塑造了以平台為核心的工業數字經濟新體係。
一是平台縱向能力整合,促進供需彈性匹配。數字化轉型的快速推進為供需實時計算匹配提供了堅實基礎,推動以消費使用與生產服務深度融合為路徑,以供給側與需求側彈性匹配為特征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逐步深入發展。一方麵傳統製造企業通過產業鏈縱向延伸,打造協同生產或服務平台,全麵推動製造資源的數字化、模型化。另一方麵,互聯網企業可以通過搭建第三方平台,對所處產業鏈的不同環節進行直接或間接控製,從而在實現製造業供需匹配的同時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如“淘工廠”立足於紡織服裝行業,為淘寶上的賣家提供產品生產服務,實現生產供需方的對接。
二是平台橫向空間集聚,構建跨時空的協同網。傳統空間集群強調交流與合作隻在同一地點發生,數字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物理邊界的限製,促使傳統空間集群逐漸向虛擬集群延伸。虛擬產業集群以數據驅動為核心要素、以平台支撐為重要特征、以協同創新為關鍵路徑,可以更有效率地連接不同區域的資源優勢。如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構築機電產業集群電子商務平台,實現覆蓋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的網絡銷售。眾家聯打造區域內家居產業鏈條,形成覆蓋生產、設計、銷售、物流等環節的雲協同體係,目前已帶動2萬多家企業集聚。

三是平台逆向價(jia) 值傳(chuan) 導,打造反向定製新體(ti) 係。多樣化、個(ge) 性化需求對製造流程的主導作用持續上升,正在打破原有穩固的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係,倒逼製造業(ye) 價(jia) 值鏈逆向傳(chuan) 導,為(wei) 新興(xing) 工業(ye) 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彎道超車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下遊需求越來越趨向個(ge) 性化、多元化,訂單呈現小批量、多批次特征,能夠實現反向定製的供應鏈將更具競爭(zheng) 力。同時,下遊對於(yu) 時效性的要求持續提升,相應需要匹配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以訂單驅動的代工廠模式正在向以用戶驅動的服務型製造模式轉變。如服裝行業(ye) 的“快時尚化”使下遊服裝廠采購的即時性要求和對現貨的依賴提高,貼合用戶需求、短供應鏈和快速交付能力,成為(wei) 賦能製造業(ye) 服務化轉型的關(guan) 鍵。

平台驅動的供應鏈數字化變革率先取得豐(feng) 碩成果

(一)平台新角色:從信息撮合到聚合服務
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不斷推動各類平台沿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協同式、螺旋式迭代創新和優化升級,並使其服務體係從信息展示、交易撮合過渡到聚合服務,即圍繞產業鏈上下遊的供給和交易,在自營之外提供增值服務,包括倉儲、物流、加工和金融服務等。目前汽配、鋼鐵、MRO等領域工業電商平台日益成熟,正成為市場焦點,供應鏈金融等新服務為行業提供了新的增長點。隨著互聯網與產業融合加深,大中小企業積極探索,構建起功能多元、服務精細的開放式多方協作平台,為推動產業鏈資源的集聚整合和行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以阿裏巴巴、京東、蘇寧雲商等為代表的消費領域電子商務平台,通過聚合中小企業提升整體競爭力的模式,積極推出了聯合采購、智慧供應鏈、大數據分析、淘工廠等創新服務,為各工業細分領域中大量的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二)商業新模式:構建供應商、商家與消費者的協同網
相對於工業時代流水線、供應鏈、多層級管理,互聯網時代更強調低成本、快反應、高定製,供需兩端的變化帶來商業模式的變革,一種集合供貨商、賦能於渠道商、共同服務於消費者的全新電子商務營銷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通過構建聚合商家、渠道商和消費者的協同網絡,向上賦能供應商降本、提質、增效,向下服務消費者創造、創新。以直播帶貨為例,該模式通過前端主播引流來控製後端供應鏈,從而倒逼上遊供應商開發適應用戶需求的產品,同時為下遊企業提供用戶引流、獲客、轉化、留存等一站式營銷服務。如今年6.18活動期間,國聯股份推出工業品、原材料直播帶貨模式,通過聚合豐富的供應資源與多樣性場景,實現帶貨直播訂單額達1.78億元,帶貨直播關注量10.64萬人次。
(三)供應新網絡:從線性供應鏈到價值網絡
工業電子商務平台可以有效拓展和深化產業協同,推動供應鏈管理信息流從“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消費者”的單向流動模型向網絡化多向流動模型轉變,加速形成供應鏈上下遊企業融通發展、工業生產和商貿流通協同共進的新型價值網絡。一批以信息交互、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支付與融資服務為特征的產業電商綜合服務平台不斷湧現,形成一個互相依存、覆蓋全產業的供應鏈生態體係。如中國華能集團通過“華能大宗”智慧能源供應鏈集成服務平台建設,搭建了“能購”“能售”“能運”“能融”以及“能雲”等創新型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體係,目前服務於100餘家能源供應鏈企業客戶,以及覆蓋全國和各省的基建龍頭企業。

加快構建平台體(ti) 係拓展工業(ye) 數字化轉型新空間

一是推動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從數字基建能力建設、平台經營合規性評估、數字技術融合應用創新等維度,構建工業互聯網與工業電子商務監測運行與平台評估評價體係,逐步完善數據治理規則,安全有序推動數據開發利用,做大做強數字經濟。係統總結提煉我國多年來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推進產品和資源在線化、產能柔性化、產業鏈協同化。

二是打造有價(jia) 值的平台供應鏈。繼續實施創新工程,以平台為(wei) 核心,加快培育平台體(ti) 係和係統解決(jue) 方案。推動創新中心建設,圍繞全供應鏈場景積極拓展技術和商業(ye) 模式的創新應用,加大宣傳(chuan) 推廣和培訓力度,輻射帶動上下遊中小企業(ye) 加快采購、銷售、生產(chan) 、倉(cang) 管等關(guan) 鍵環節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三是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產業鏈”。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體係完整、工業場景豐富和互聯網生態完善等優勢,持續開展試點示範,支持區域立足產業優勢和特色,適應產業升級需要,打造工業互聯網與工業電子商務示範區。
四是營造開放、包容、創新、活躍的發展環境。持續完善產融結合合作,大力推廣支持區域性工業互聯網基金的發展、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產業基金及開源基金會的建設,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的協同創新機製。持續培育新工科人才,通過大學、職教、學院、企業建立人才綜合培養體係。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