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頭”與(yu) “鋤地”。當前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和應用上我們(men) 通常將“鋤頭”和“鋤地”問題混淆,注意力更多聚焦在“鋤頭”上,將“鋤頭”等同於(yu) “鋤地”本身。通常我們(men) 會(hui) 用高端、先進、數據、算法和模型這些詞語來描述我們(men) 的“鋤頭”,但“鋤頭”存在的價(jia) 值就是用來“鋤地”的。這些詞語不應該是對“鋤頭”本身做出判斷的結果。結果應該是,是不是很高效率、很便利的“鋤地”,是不是以前無法“鋤”的“地”,現在能“鋤”了。回到管理上來,尤其是企業(ye) 戰略層麵,一個(ge) 不可回避的問題——我們(men) 在發展和應用工業(ye) 互聯網上創造的新價(jia) 值是什麽(me) ?而這個(ge) 問題是使用高端、先進這些“形容詞”無法回答的,關(guan) 鍵還在“鋤地”上。
“新商業(ye) 世界觀”:有和無的融合。網絡、數據和安全是工業(ye) 互聯網發展三大要素,這是有別於(yu) 我們(men) 對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認識。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更多聚焦原材料、工藝、設備、檢測和維護這些有形要素上,而工業(ye) 互聯網在這些傳(chuan) 統有形要素之上,還需關(guan) 注數據采集、網絡連接、製造機理模型等這些無形要素。不同的要素認識和要素條件,決(jue) 定了“新價(jia) 值”創造的可能性。事實上,對於(yu) 新價(jia) 值的創造我們(men) 不能僅(jin) 僅(jin) 認為(wei) 是新要素創造新價(jia) 值,而是這些無形要素和有形要素有機融合創造新價(jia) 值。因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給我們(men) 呈現的是一個(ge) 原子和比特、數字和物理、有形和無形融合的世界,新價(jia) 值需要在“新商業(ye) 世界觀”下來認識,而非站在物理世界看數字世界,或者站在數字世界看物理世界。在“新商業(ye) 世界觀”下,隻有這些有形和無形要素的融合才能創造出新的價(jia) 值。
新價(jia) 值是什麽(me) ?對於(yu)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而言,在有形要素條件下,價(jia) 值創造過程更多的是既有價(jia) 值的創造和傳(chuan) 遞過程,就是企業(ye) 先創造出產(chan) 品或服務然後傳(chuan) 遞給用戶,這種價(jia) 值我們(men) 將其稱為(wei) 既有價(jia) 值。通俗講,就是在找到用戶之前已經生產(chan) 出產(chan) 品或服務,然後通過渠道提供給用戶,更多是M2C的過程。自然大規模製造、大規模分銷的模式最適合這種價(jia) 值創造。工業(ye) 互聯網的應用,不僅(jin) 拉近了企業(ye) 與(yu) 用戶、企業(ye) 與(yu) 企業(ye) 之間的距離,還縮短了企業(ye) 內(nei) 部研發、製造和市場之間的距離,從(cong) 而使企業(ye) 為(wei) 用戶提供預測價(jia) 值成為(wei) 可能。其中,有很多的服務就是在同用戶實時交互過程中提供的。
在具體(ti) 實踐中,這種價(jia) 值創造方式表現為(wei) 服務化延伸(比如機器即服務、製造即服務)、個(ge) 性化定製、網絡化協同(比如協同設計、協同製造、供應鏈協同)等多種實現模式。根據中國信通院的統計顯示,目前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場景項目分布中占比最高的是性能監控診斷類項目,占24%;其次是設備預測性維護項目,占12%。預測性價(jia) 值創造的背後更多體(ti) 現的是C2M的過程,體(ti) 現了網絡對時間和空間約束的突破,體(ti) 現了以拉動模式來創造價(jia)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