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中國製造業近況究竟如何?
發布日期:
2019-12-31

今天中國經濟所有的問題,幾乎都可以歸結為(wei) 如何促進企業(ye)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問題。當今中國經濟研究的所有問題,也幾乎都可以歸結為(wei) 對企業(ye) 的微觀研究問題。

在談到開展“中國企業(ye) 綜合調查(CEGS)”的初心時,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中國企業(ye) 調查數據中心主任程虹這樣說。

近日,中國企業(ye) 綜合調查(CEGS)報告(2015-2018)正式發布,調查曆時4年,涉及中、東(dong) 、西和東(dong) 北地區 1978 家大中小型企業(ye) ,從(cong) 創新情況、營商環境、機器人換人等多個(ge) 維度,為(wei) 轉型升級中的中國製造業(ye) 進行了“素描”。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報告認為(wei) ,中國企業(ye) 正在走向以創新驅動為(wei) 主要動能的轉型過程,其中工藝創新和產(chan) 品創新能力較為(wei) 突出。

不僅(jin) 如此,中國企業(ye) 正在走向以質量提升為(wei) 主線的升級過程,影響企業(ye) 發展的內(nei) 外部治理條件也在趨於(yu) 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ye) 創新和不斷提升產(chan) 品質量的過程中,麵對的挑戰依然嚴(yan) 峻,例如知識產(chan) 權問題突出、中小企業(ye) 對營商環境評價(jia) 有待提高等。


製造業(ye) 創新投入與(yu) 收益同步增長

企業(ye) 平均研發支出在2015-2017的三年間平均增速達 15.4%。另外2015-2017年間,接受調查的中國製造企業(ye) 的平均研發強度從(cong)  1.8% 增長到 2.2%,平均每年提升0.2個(ge) 百分點。

這意味著,中國製造業(ye) 的平均研發強度已經與(yu) 法國等發達國家持平,接近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但是,我國距離美國、日本等強國仍有一定差距。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創新投入持續提升的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創新收益也越來越明顯。

對於(yu) 企業(ye) 來說,創新收益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新產(chan) 品的出現。

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銷售企業(ye) 中,2015年,新產(chan) 品銷售占銷售總額的比重為(wei) 24.6%,這一數據在隨後兩(liang) 年裏明顯增長:2016年為(wei) 26.4%、2017年達到 29.1%,年均提升 2.3 個(ge) 百分點。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另外,新產(chan) 品的含金量也在持續提升。

從(cong) 行業(ye) 內(nei) 的技術對比看,在接受調查企業(ye) 銷售的全部新產(chan) 品中,2017年全國領先的新產(chan) 品銷售額的占比達到了12.6%,較2015年提升了1.2個(ge) 百分點。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把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於(yu) 宏觀調控全過程,促進產(chan) 業(ye) 和消費“雙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

調查組認為(wei) ,企業(ye) 在生產(chan) 過程中的創新將使企業(ye) 生產(chan) 出更高質量的產(chan) 品,品質升級與(yu) 工藝創新將帶動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升級,進而推動供給側(ce) 改革與(yu) 消費端的升級。

在創新的形式上,工藝創新和產(chan) 品創新能力較為(wei) 突出,據悉,調查企業(ye) 中有生產(chan) 方法工藝創新的企業(ye) 比重達 64.2%,有產(chan) 品創新的企業(ye) 占比為(wei)  59.5%。

不過,不同類別企業(ye) 在創新能力上也體(ti) 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民營企業(ye) 特別是小微企業(ye) 創新動能不足是製約創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挑戰。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不同所有製企業(ye) 設立研發部門的比重

報告指出,民營企業(ye) 設立研發部門的比重為(wei)  46.3%,較整體(ti) 水平要低2.9個(ge) 百分點。另外,有專(zhuan) 利的小型企業(ye) 占比為(wei)  18%,遠遠低於(yu) 中型企業(ye) 和大型企業(ye) 的水平。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顯然,大部分中小企業(ye) 並沒有實力去投資研發。但是,這些企業(ye) 正在通過工藝的改變、加工方法的改變等進行創新。

因此,中國大量的中小企業(ye) 正在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之路。


製造業(ye) 水平質量和品牌意識提升

在技術創新之外,質量升級同樣是中國企業(ye) 當下的主要發展特色。

近三年內(nei) ,企業(ye) 的質量投入明顯增長的達 80.7%,質量水平有明顯提升的企業(ye) 占85.4%。

企業(ye) 對於(yu) 質量的重視源於(yu) 民眾(zhong) 消費需求的升級,從(cong) 調查數據可以看出,43% 的企業(ye) 質量提升第一位的因素是產(chan) 品需求的拉動,遠高於(yu) 技術、管理、市場競爭(zheng) 等原因。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企業(ye) 對於(yu) 質量的重視已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品控”,而是在更高層麵受到關(guan) 注。

調查顯示,在通過產(chan) 品創新提升質量的參與(yu) 者中,管理層占比高達 40%,高於(yu) 研發人員,說明產(chan) 品創新已不僅(jin) 僅(jin) 是質量部門所重視的問題,而成為(wei) 越來越多企業(ye) 的總體(ti) 戰略。

質量意識提升的另一個(ge) 表現,就是企業(ye) 品牌意識的不斷增強。

調查顯示,2017年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ye) 占 47.3%,較2016年提升了2.3個(ge) 百分點。

同時,質量升級的過程中也麵臨(lin) 著一些約束和障礙,特別是對質量升級的正向激勵製度仍有待完善,調查企業(ye) 中有超過 10% 的企業(ye) 表示遇到過知識產(chan) 權侵犯,但是選擇提起訴訟的企業(ye) 僅(jin) 占 33.8%,對訴訟處理結果的滿意程度集中在6-9分(以10分製評價(jia) )。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製造業(ye) 機器換人,影響日趨顯現

我國企業(ye) 當前正進入了一個(ge) 智能化升級階段,而智能化加速推進的後果便是勞動力市場的巨大變化。

在生產(chan) 端,智能化體(ti) 現在機器人的引入。

報告指出,在接受調查的企業(ye) 中,使用機器人企業(ye) 所雇傭(yong) 的勞動力人數占樣本總體(ti) 的比例從(cong) 2008年的 12% 提升到2017年的 37%,這表明中國約有 40% 的製造業(ye) 勞動力人口已受到機器人使用的潛在影響。

在此次調查樣本中,使用了機器人的企業(ye) 占比在2015年為(wei) 8.1%,2017這一比例增長至 13.4%。2015-2017年的三年間機器人投資的年均增速高達 57%。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報告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機器人的使用正在引起勞動力市場的巨大變化。

一方麵機器人會(hui) 替代部分勞動力,產(chan) 生一種“替代效應”;另一方麵因為(wei) 使用機器人,企業(ye) 的效益提高,這會(hui) 促使企業(ye) 擴大規模、招更多的人,總體(ti) 來說這兩(liang) 種效應將相互抵消。

機器人的使用替代了所在企業(ye)  9.4% 的初中及以下員工,同時大學及以上的員工數量卻增長了 3.6% 。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機器人對於(yu) 不同工作任務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差異,機器人替代了 3.3% 重複運動和體(ti) 力要求的常規操作型任務,同時也增加了 2.7% 對於(yu) 非常規認知型工作任務的需求。

機器人的大量使用將導致一部分崗位的消失從(cong) 而增加就業(ye) 壓力,據估計機器人使用對勞動力的整體(ti) 替代效應為(wei)  0.3%,並將在2025年達到 4.7%。

在經營端,智能化體(ti) 現在其對決(jue) 策的影響。

調查發現,企業(ye) 正在大量使用各類數據推動決(jue) 策的製定,43.2% 的受訪企業(ye) 的決(jue) 策很大程度或完全依賴於(yu) 數據的驅動。與(yu) 此同時,70.5%的企業(ye) 每天均使用數據進行決(jue) 策,23.7%的企業(ye) 至少每周或每月使用數據進行決(jue) 策。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製造業(ye) 營商環境改善但還需繼續優(you) 化

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國轉型升級的重要內(nei) 容,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重點調查了政府治理中的營商環境以及企業(ye) 黨(dang) 組織治理等問題。

數據顯示,調查企業(ye) 對營商環境的總體(ti) 評分達 7.3 分(以10分製評價(jia) )。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從(cong) 具體(ti) 指標來看,企業(ye) 每月辦理行政審批的平均天數從(cong) 2015年14.2天下降為(wei) 2017年的4.5天,3 年累計下降 68.3% 。

但與(yu) 此同時,營商環境改善獲得感不強仍然是中小企業(ye) 發展的痛點,中小企業(ye) 的營商環境總體(ti) 評價(jia) 較大型企業(ye) 低了 11%,其中對於(yu) 行政收費的規範性評價(jia) 較大企業(ye) 低 9.8%,投資優(you) 惠的公平性評價(jia) 較大企業(ye) 低了 13.6%。

樣本企業(ye) 中,數量占比 10% 的大型企業(ye) 占據了 42% 的融資貸款,而數量占比 90% 的其他企業(ye) 則獲取了 58% 的融資貸款,其中占比 68% 的小微企業(ye) 僅(jin) 獲得貸款的 32% 。

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中國企業(ye) 調查數據中心主任程虹表示,我國營商環境中諸如審批天數、工程建設天數、供電和供水能力等“硬環境”已基本達到世界標準,但還要注意一些看不見的“軟環境”,例如政府評獎、解決(jue) 民眾(zhong) 投訴等為(wei) 企業(ye) 帶來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等情況。

調查組表示,近年來以行政審批為(wei) 代表的營商“硬環境”不斷改善,2015-2017年,有 50.4% 的企業(ye) 認為(wei) 近年來行政審批成本有所下降。但在營商“軟環境”方麵,部分企業(ye) 存在招工難、知識產(chan) 權保護成本高、對一些減稅優(you) 惠政策不夠了解等問題。

這些都說明,企業(ye) 營商環境還有進一步優(you) 化的空間。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麵對貿易衝(chong) 突,保持對未來的良好預期

為(wei) 了反映中美貿易對企業(ye) 帶來的影響,CEGS首次引入了企業(ye) 經營者的預期調查。

數據表明,在中美貿易衝(chong) 突背景下,仍有 62% 的企業(ye) 預期來年銷售額將有增長,有23% 的企業(ye) 認為(wei) 來年銷售將有下降,持正向預期企業(ye) 較持負向預期企業(ye) 比例高出39個(ge) 百分點。

調查了近2000家企業(ye) ,中國製造業(ye) 近況究竟如何?

企業(ye) 對明年銷售情況的預期

企業(ye) 總體(ti) 上認為(wei) 中美貿易衝(chong) 突並不會(hui) 帶來很大的就業(ye) 下降,預期來年的就業(ye) 人數將有1.6% 的增長。

這反映出,我國企業(ye) 對中美貿易衝(chong) 突這一外部衝(chong) 擊整體(ti) 上有較好的應對能力。

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看到中美貿易衝(chong) 突對部分企業(ye) 將帶來較強的局部性影響,其中小微企業(ye) 預期來年年銷售將出現下降的企業(ye) 達到了 35.4%,高出中型企業(ye) 12.9個(ge) 百分點,高出大型企業(ye) 20個(ge) 百分點。

因此調查組認為(wei) ,穩定中小企業(ye) 發展是接下來經濟發展“穩預期”的核心。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