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廳科函〔2018〕1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有關(guan) 單位:
為(wei) 加快實施“中國製造2025”,貫徹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發〔2017〕35號)、《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號)要求,促進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切實推動人工智能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我部將組織開展人工智能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以下簡稱創新項目)申報工作。有關(guan) 事項通知如下:
一、創新應用內(nei) 容
圍繞培育智能產(chan) 品、深化行業(ye) 應用、構建支撐體(ti) 係三個(ge) 方向,支持一批創新性強、應用效果好的產(chan) 品和應用項目,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新業(ye) 態和新模式,提升產(chan) 業(ye) 支撐能力,推動行業(ye) 融合與(yu) 創新發展。
二、申報要求
(一)項目申報主體(ti) 包括從(cong) 事人工智能基礎技術攻關(guan) 、智能產(chan) 品研發、行業(ye) 融合應用、支撐保障服務等相關(guan) 業(ye) 務的企業(ye) 、科研院所等單位。申報主體(ti) 應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技術研發和融合創新能力,申報的項目要求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技術先進、應用帶動作用良好,並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創新項目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各地主管部門)、中央企業(ye) 集團組織推薦。項目內(nei) 容包括3個(ge) 類別,每個(ge) 申報主體(ti) 隻能申報一個(ge) 項目。各地主管部門推薦的創新應用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15個(ge) 。中央企業(ye) 集團推薦的創新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3個(ge) 。
(三)我部將對申報材料進行評審,遴選出創新項目並建立項目庫,擇機予以推廣和支持。
三、報送方式
本次申報采取網上填報與(yu) 紙質版材料報送結合的方式。
(一)項目申報:申報企業(ye) 登錄“人工智能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申報係統”(以下簡稱“申報係統”,網址為(wei) www.aigovpro.com)完成注冊(ce) ,填寫(xie) 申報所需信息。申報截止時間為(wei) 5月31日,逾期係統將關(guan) 閉。
(二)項目推薦:推薦單位(各地主管部門、中央企業(ye) 集團)使用給定的賬號密碼登錄“申報係統”。確認推薦項目後,係統自動生成報送信息匯總表,推薦單位需下載並加蓋單位公章。
(三)項目報送:推薦單位通知被推薦企業(ye) 登錄“申報係統”下載打印項目申報書(shu) 並加蓋單位公章,上報推薦單位。推薦單位統一將信息匯總表(一份)、項目申報書(shu) (每個(ge) 項目一份)郵寄至聯係地址,紙質版材料內(nei) 容應與(yu) 網上填報內(nei) 容一致
(四)紙質版材料報送截止時間為(wei) 2018年6月30日。
四、聯係方式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劉洋 010-68205234
張瑤 010-88680530、010-88685262
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魯穀路35號,郵編:100040(收件人:張瑤)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附件:人工智能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申報方案
為(wei) 推動人工智能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找準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切入點,加快落實《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切實做好人工智能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申報工作,特製定本方案。
總體(ti) 思路
以推動人工智能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為(wei) 主線,設置“智能產(chan) 品、行業(ye) 應用、支撐體(ti) 係”3個(ge) 方向,重點關(guan) 注項目的創新性、推廣性、應用價(jia) 值等方麵要素,支持一批創新性強、應用效果好的產(chan) 品和項目,發現一批研發實力突出、具有明顯帶動作用的企業(ye) ,探索形成可推廣的新業(ye) 態和新模式,調動各地區積極性,促進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加速發展。
申報條件和流程
(一)申報要求
請各地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緊密結合地區人工智能發展基礎和優(you) 勢,麵向各自區域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和應用單位全麵征集,匯總後上報部科技司。中央企業(ye) 及相關(guan) 單位直接報送至部科技司。篩選評審工作由部科技司統一組織。申報主體(ti) 應在行業(ye) 內(nei) 具有較好的經濟實力、技術研發水平和融合創新能力。創新產(chan) 品及服務項目要求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技術先進、應用帶動作用良好,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標誌性,對其他企業(ye) 或行業(ye) 具有較強借鑒意義(yi) 和推廣價(jia) 值。
(二)申報數量
人工智能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由各地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ye) 集團推薦。項目內(nei) 容包括3類9項,每個(ge) 申報主體(ti) 隻能申報一項。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的創新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15個(ge) ,中央企業(ye) 集團推薦的創新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3個(ge) 。
(三)遴選要求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組織行業(ye) 專(zhuan) 家依據項目申報書(shu) 進行評審,堅持公平公正原則,篩選出具備行業(ye) 代表性的創新項目。申報材料要求描述詳實、重點突出、表述準確、邏輯性強、具有較強可讀性,既包括實踐內(nei) 容,又涵蓋理論剖析,杜絕虛構和誇大。
(四)評選標準
申報單位應在人工智能領域致力技術發展創新、促進行業(ye) 深度應用。創新產(chan) 品或服務應具有為(wei) 企業(ye) 創造和改變商業(ye) 機會(hui) 、重塑產(chan) 業(ye) 格局、改變人才團隊結構等效果,為(wei) 企業(ye) 盈利狀況及市場價(jia) 值帶來提升。產(chan) 品類項目應基於(yu) 人工智能技術算法擁有自決(jue) 策與(yu) 自學習(xi) 能力,已具備一定使用規模具有可推廣價(jia) 值。服務類別項目應具有較高規模化應用的產(chan) 品方案和提供智能化係統解決(jue) 方案的能力,與(yu) 應用行業(ye) 深度融合能產(chan) 生較高經濟與(yu) 社會(hui) 效益。
項目申報方向
(一)智能產(chan) 品類
支持企業(ye) 、科研院所等相關(guan) 單位以市場需求為(wei) 引領,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chan) 品和服務,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產(chan) 業(ye) 化,推動智能產(chan) 品在工業(ye) 、醫療、交通、農(nong) 業(ye) 、金融、物流、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的集成應用。
1.核心基礎產(chan) 品。支持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傳(chuan) 感器、人工智能專(zhuan) 用芯片的研發及應用。支持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台建設,鼓勵建設滿足複雜訓練需求的開放計算服務平台,實現產(chan) 業(ye) 化推廣和應用,具備良好社會(hui) 經濟效益。
2.智能控製產(chan) 品。支持智能人機交互係統、群體(ti) 實時協同係統、無人自主係統和智能協作係統等智能控製產(chan) 品研發,支撐和保障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無人機和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終端產(chan) 品,具備良好的社會(hui) 經濟效益。
3.智能理解產(chan) 品。支持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生物特征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產(chan) 品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發展,重點支持智能醫療影像輔助診斷係統、視頻圖像身份識別係統、智能語音交互係統、智能翻譯係統和智能家居產(chan) 品等研發和應用。
(二)行業(ye) 應用類
鼓勵人工智能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深入實施智能製造,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ye) 領域各環節探索應用,提升民生服務中人工智能運用能力,推動人工智能與(yu) 各行業(ye) 融合發展。
4.製造業(ye) 智能化提升。支持關(guan) 鍵製造裝備采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嵌入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生物特征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決(jue) 策控製以及新型人機交互等技術,實現製造裝備的自感知、自學習(xi) 、自適應、自控製。支持人工智能在工業(ye) 產(chan) 品設計、工藝、製造、物流、管理、銷售、服務、運維等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的應用。
5.產(chan) 業(ye) 智能升級。支持人工智能在電信、能源、金融、商貿、農(nong) 業(ye) 、食品等重點行業(ye) 領域應用,推動產(chan) 業(ye) 智能化發展,引發產(chan) 業(ye) 深刻變革。
6.民生服務智能化。支持在醫療健康、公共衛生、教育文化、交通旅遊、社會(hui) 保障等領域開展推廣,鼓勵開發各類便民應用以及民生公共服務平台,優(you) 化公共資源配置,提升民生服務能力。
(三)支撐體(ti) 係類
支持麵向重點產(chan) 品研發和行業(ye) 應用需求,建設並開放多種類型的人工智能海量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集和雲(yun) 服務平台,支持建立人工智能標準和測試評估體(ti) 係,建立人工智能網絡安全保障體(ti) 係。
7.訓練資源服務平台。支持麵向語音識別、視覺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基礎領域及工業(ye) 、醫療、金融、交通等行業(ye) 領域,建設高質量人工智能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及並推動共享,鼓勵建設提供知識圖譜、算法訓練、產(chan) 品優(you) 化等共性服務的開放性平台。
8.標準測試評估體(ti) 係。鼓勵開展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標準及工業(ye) 等重點應用領域的標準研製;鼓勵第三方機構建立測試評估平台,對重點智能產(chan) 品和服務的智能水平、可靠性、安全性等進行評估。
9.安全保障體(ti) 係。支持麵向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居、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製造等人工智能重點應用領域,建立確保整體(ti) 係統安全或其他相應安防的測試與(yu) 評估方法、基準或平台。支持建設具備人工智能安全態勢感知、威脅信息共享以及應急處置等基本能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