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益生產走向智能製造,還有這10步要慢慢走
發布日期:
2017-09-29

企業(ye) 在“工業(ye) 4.0、智能製造、互聯網+”等概念滿天飛的環境下迷失了方向,不知該如何下手,盲目跟風。

君不見,很多企業(ye) 在“工業(ye) 4.0、智能製造、互聯網+”等概念滿天飛的環境下迷失了方向,不知該如何下手,盲目跟風,看別人投自動化,自己也跟著投,看別人上信息化,自己也跟著上,很有可能在看到智能製造落地之前已經被自己折騰死掉。

從(cong) 精益生產(chan) 走向智能製造,還有這10步要慢慢走


其實,智能製造也好,智能工廠也好,都有自己的實施條件和路徑,沒有捷徑可走,行業(ye) 不同、企業(ye) 不同,道路都會(hui) 不同。一般來講,以下十個(ge) 路徑方向是中國工業(ye) 從(cong) 製造邁向智造的必經之路,隻不過對於(yu) 不同的行業(ye) 和不同的企業(ye) 來說,由於(yu) 市場需求模式不同、產(chan) 品工藝不同、管理基礎不同等,側(ce) 重點有所不同而已,但你總能從(cong) 中找出幾條通往智能製造的可行之路。

/ 1、精益化 /

精益生產(chan) ,更早就是麵向多品種小批量的個(ge) 性化需求而設計的,其兩(liang) 大支柱就是“準時化”與(yu) “智能自動化”。

至今為(wei) 止,精益已經演變為(wei) 一種涉及營銷、研發、供應鏈、生產(chan) 、流程乃至創業(ye) 的全價(jia) 值鏈的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帶動了全球產(chan) 業(ye) 的轉型,從(cong) 製造業(ye) 到服務業(ye) ,她所追求的“創造價(jia) 值消除浪費”的思想、方法和工具促進了生產(chan) 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獲得質量、效率和反應速度的快速提升。

根據我們(men) 輔導企業(ye) 的經驗,隻要企業(ye) 堅持做下去,大部分都能獲得50%甚至更高的提升空間。遺憾的是,精益在中國的大部分企業(ye) 中並未得到有效實施,他們(men) 大多隻是口頭上說說,因為(wei) 急功近利以及缺乏導入經驗方法等,無法堅持下來半途而廢。走進這些企業(ye) ,你會(hui) 發現浪費比比皆是,高企的庫存、反複的搬運、高強度的手工作業(ye) 、間斷分割的生產(chan) 模式、粗製濫造的品質、漫長的交貨周期等等。在電子行業(ye) ,中國企業(ye) 的平均庫存周轉時間為(wei) 51天,而美國則為(wei) 8天;在紡織服裝行業(ye) ,中國企業(ye) 的平均庫存周轉時間為(wei) 120天。也就是說,即使利潤率相同的情況,投資回報率也會(hui) 低。

智能製造不可能建立在這種低效的生產(chan) 模式之上,精益是必須要走的第一步,而且是投資回報更高的一條路徑。因為(wei) 精益幾乎不需要企業(ye) 做出額外的投資,隻是在現有基礎上重新配置生產(chan) 資源就可以獲得超出想象的回報。

精益的成功實施並不難,關(guan) 鍵在於(yu) 領導的決(jue) 心與(yu) 管理層觀念的轉變。

/ 2、標準化 /

標準化是自動化的基礎,也是智能製造的前提。

國內(nei) 企業(ye) 感歎汽車行業(ye) 的自動化程度之高,為(wei) 何汽車這麽(me) 複雜的產(chan) 品都可以,而家電這種簡單產(chan) 品卻不行,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標準化。

汽車行業(ye) 普遍采取的共用平台、通用零部件等策略極大地降低了產(chan) 品成本。通過將原來的根據整車進行零部件生產(chan) 改為(wei) 根據零部件進行整車生產(chan) 的方法,也就是說標準化的零部件實現批量生產(chan) ,成功降低成本。

國內(nei) 企業(ye) 不重視或者沒有意識到標準化的重要性。比如簡單的螺絲(si) 、包裝紙箱就有幾十上百種規格,庫存和零部件成本就高。從(cong) 研發設計開始完全沒有控製,開發一個(ge) 新產(chan) 品或者換了一個(ge) 人,就隨意地增加新的零部件,缺乏一個(ge) 標準化的流程以及產(chan) 品數據庫。

標準化當然也還包括標準化的作業(ye) 流程和作業(ye) 方式,有了標準化,自動化才能據此開發出來,比如自動焊接,自動裝配,假設零部件千變萬(wan) 化,作業(ye) 方式也不固定,自動化將很難實現,即使實現成本也很高。

/ 3、模塊化 /

汽車和電腦是更早實現模塊化的行業(ye) ,從(cong) 模塊化設計、模塊化采購到模塊化生產(chan) ,模塊化也是智能製造能否實現低成本滿足個(ge) 性化消費的關(guan) 鍵所在。如果一旦實現,真正意義(yi) 上個(ge) 性化的產(chan) 品將成為(wei) 可能,比如手機,每個(ge) 人的手機都可以,人們(men) 可以像拚裝積木一樣任意組合自己中意的手機。

模塊化降低了從(cong) 設計、采購到生產(chan) 的複雜程度,標準化的接口和連接方式增加了通用性,降低了製造成本與(yu) 周期,自動化生產(chan) 、物流與(yu) 信息溝通更加容易實現。如以前每個(ge) 手機品牌的充電器都不同,一換手機全都扔掉,造成很大浪費,現在有了改進。

模塊化實施起來相對較難,涉及到行業(ye) 與(yu) 企業(ye) 標準,需要上下遊企業(ye) 共同參與(yu) ,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所以相互間構建精益的戰略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尤為(wei) 重要。

/ 4、自動化 /

自動化是智能製造中談論得更多的,很多地方政府和企業(ye) 形象地把其稱之為(wei) “機器換人”,也做了不斷的嚐試,有成功也有失敗。

企業(ye) 可以通過自主創新,將原來原材料處理的離散型加工方式進行集成,把原來獨立的工序通過自動化生產(chan) 線連接在一起,實行精益式的連續生產(chan) ,消除了中間環節的上下料、儲(chu) 存和搬運,生產(chan) 速度和生產(chan) 效率將提高。

但也有投產(chan) 後發現成本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大幅上升了,雖然操作人員減少了,但設備維護人員增加了,由於(yu) 經濟不景氣市場下滑,產(chan) 能不足導致折舊和能耗成本大幅上升,難以收回投資,麵臨(lin) 虧(kui) 損壓力。

自動化與(yu) 信息化是實現智能製造投資更大的部分。企業(ye) 在做自動化改造前千萬(wan) 要慎重,為(wei) 什麽(me) 要升級自動化?投資回報率是多少(合理的投資回報期應控製在5年以下)?自動化設備可靠性怎樣?有何風險?能適應產(chan) 品的升級換代嗎?一定要想清楚,否則成本不降反升。很多企業(ye) 投入後才發現設備不成熟故障頻繁,或者上馬的設備不好用,還不如人工操作靈活方便,結果幾十萬(wan) 、上百萬(wan) 投入的設備被任性地擱置,這種無效的投入甚至會(hui) 拖垮企業(ye) 。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力成本的提高,自動化是個(ge) 不可逆轉的趨勢。對於(yu) 不同的行業(ye) 不同的企業(ye) ,有的有成熟的自動化方案,有的則沒有,企業(ye) 需要結合自身情況來規劃自動化方向。從(cong) 投資回報更大、更容易實現的部分做起,當然還要結合前麵所講的標準化和模塊化,並且滿足精益生產(chan) 的要求,優(you) 化相應的生產(chan) 流程,一步一步循序推進,且不可操之過急,盲目跟風。

/ 5、服務化 /

中國目前擁有超過6億(yi) 的網民,7億(yi) 台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加速了從(cong) 製造向服務的轉型。美國倡導的“工業(ye) 互聯網”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形成開放而全球化的工業(ye) 網絡,其內(nei) 涵已經超越製造過程以及製造業(ye) 本身,跨越產(chan) 品生命周期的整個(ge) 價(jia) 值鏈,涵蓋航空、能源、交通、醫療等更多工業(ye) 領域。

此外,製造企業(ye) 還可以通過設備的聯網數據監測、分析和改善設備的設計與(yu) 製造,提高產(chan) 品可靠性和效率。

當然行業(ye) 不同產(chan) 品不同,可服務的內(nei) 容也千差萬(wan) 別,互聯網+模式下,傳(chuan) 統企業(ye) 需要不斷創新商業(ye) 模式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服務方式來打動客戶。

/ 6、個(ge) 性化 /

過去30年,市場商品種類急劇膨脹了幾十、上百倍,這是一個(ge) 個(ge) 性化消費的時代,每個(ge) 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等,傳(chuan) 播自己的聲音。

個(ge) 性化本身不是一個(ge) 新鮮詞,早在一百多年前人們(men) 就通過手工作坊製作個(ge) 性化的商品,個(ge) 性化實現的難度在於(yu) 需要達到大批量生產(chan) 的低成本和高品質。

消費者直接在網上或者電話下單,選擇自己喜歡樣式,企業(ye) 根據定製訂單生產(chan) 交貨。將有效降低庫存,運營成本則比其降低了一半以上。

高品質、低成本的個(ge) 性化實現首先取決(jue) 於(yu) 你的精益生產(chan) 水平,也就是精益所倡導的“價(jia) 值來自真正的顧客需求的拉動”。個(ge) 性化實現其次取決(jue) 於(yu) 你的標準化和模塊化的設計。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wei) 其提供了支持,使得個(ge) 性化實現變得容易。

就現階段來說,個(ge) 性化還是有限條件的個(ge) 性化,無法做到完全的個(ge) 性化,不管是汽車、電腦、手機還是服裝等商品,個(ge) 性化都是在一定範圍內(nei) 選擇。

每個(ge) 企業(ye) 需要根據自己的精益化水平、標準化/模塊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來決(jue) 定自己的個(ge) 性化模式,並不是越個(ge) 性化越好,它建立在一定的實施條件基礎之上。也許未來3D打印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夠為(wei) 完全的個(ge) 性化提供一種可能。

/ 7、生態化 /

企業(ye) 的競爭(zheng) 正在從(cong) 單個(ge) 企業(ye) 之間逐漸向供應鏈之間乃至生態係統之間的競爭(zheng) 轉變。凱文.凱利在《失控》中寫(xie) 道:“大企業(ye) 之間的結盟大潮,尤其在信息和網絡產(chan) 業(ye) 當中,是世界經濟日益增長的共同進化的又一個(ge) 側(ce) 麵,與(yu) 其吃掉對手或與(yu) 之競爭(zheng) ,不如結成同盟——共生共棲…… 控製的未來是: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同控製、人機混合控製,人類與(yu) 我們(men) 的創造物一起共享控製權。”

/ 8、全球化 /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