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遠:《中國製造2025》實施兩年取得初步成效
發布日期:
2017-06-29

自《中國智能製造2025》 實施兩(liang) 年來中國製造業(ye) 的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建設均有所提升,為(wei) 穩定我國工業(ye) 增長、加快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一方麵要繼續堅持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加速與(yu) 互聯網融合,另一方麵要優(you) 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和新材料產(chan) 業(ye) ,提升核心基礎產(chan) 業(ye) 實力。

任重道遠:《中國製造2025》實施兩(liang) 年取得初步成效

 

 

中國標準動車組取得突破並開始試運行、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高精度數控齒輪磨床等產(chan) 品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兩(liang) 年來,《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為(wei) 穩定工業(ye) 增長、加快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工信部規劃司司長羅文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將繼續深化製造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引導過剩產(chan) 能主動退出,加快推進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建設,發展個(ge) 性化定製、網絡化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

 
頂層設計基本完成
“《中國製造2025》發布實施兩(liang) 年來,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形成了以《中國製造2025》為(wei) 引領,11個(ge) 專(zhuan) 項規劃為(wei) 骨幹,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工業(ye) ‘四基’發展目錄等綠皮書(shu) 為(wei) 補充的政策體(ti) 係。”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已率先啟動。目前,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已掛牌成立,增材製造、工業(ye) 機器人中心進入創建階段;開展了226個(ge) 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試驗驗證和新模式應用項目,遴選了109個(ge) 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安排工業(ye) 強基工程47個(ge) 方向61個(ge) 項目;推進了綠色製造標準體(ti) 係建設、綠色產(chan) 品評價(jia) 、綠色工廠試點等工作;實施了增強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三年行動計劃、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重大工程包,以及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關(guan) 鍵技術產(chan) 業(ye) 化項目。

 

“當前,重大標誌性項目正加快推進。”羅文介紹說,2016年遴選了4G演進係統、柔性複合機器人及關(guan) 鍵零部件等15個(ge) 項目,集中政策資源加快實現工程化和產(chan) 業(ye) 化。目前,部分重大標誌性項目完成情況良好,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此外,工信部批複了寧波等12個(ge) 城市和蘇南五市、珠江西岸、長株潭等3個(ge) 城市群為(wei) “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通過《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確定支持地方發展的重點產(chan) 業(ye) ,引導地方特色發展和差異化發展。開展裝備製造業(ye) 質量品牌提升專(zhuan) 項行動、消費品工業(ye) “三品”專(zhuan) 項行動和工業(ye) 企業(ye) 品牌培育試點示範,加快推動質量和品牌服務平台建設。

 

“我們(men) 的體(ti) 會(hui) 是,完善頂層設計和夯實基礎能力相結合是前提條件,穩增長和調結構相結合是內(nei) 在要求,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是戰略選擇,轉變政府職能和發揮市場主體(ti) 作用相結合是實現途徑,中央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和地方政府發揮因地施策相結合是根本保障。”辛國斌說。


基礎鞏固促創新
“《中國製造2025》實施兩(liang) 年來,中國製造的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建設都有所提升。一方麵,研發投入強度大幅提高、發明專(zhuan) 利數量顯著增長,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新的突破,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更加突出。另一方麵,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關(guan) 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問題得到初步解決(jue) ,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不斷夯實。”辛國斌說。

 

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目前,數字化工程參考模型、安全一體(ti) 化、評價(jia) 體(ti) 係等關(guan) 鍵標準已成功開發。初步建成了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首批109個(ge) 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生產(chan) 效率平均提高38%、能源效率提升9.5%、運營成本降低21%。

 

據介紹,工信部已組織99家企業(ye) 開展綠色設計示範企業(ye) 試點,發布了覆蓋119種產(chan) 品的綠色設計產(chan) 品名錄,製定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評價(jia) 標準,推動51家工業(ye) 園區創建國家低碳工業(ye) 園區。目前,我國規模以上企業(ye) 單位工業(ye) 增加值能耗預計下降約5%,粉煤灰利用率達到71%,冶煉渣利用率達到75%,工業(ye) 副產(chan) 石膏利用率達到47%。

 

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效應開始顯現。互聯網廣泛融入研發設計各個(ge) 環節,2016年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1.8%;關(guan) 鍵裝備的智能化步伐加快,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生產(chan) 設備聯網率達到38.2%;個(ge) 性化定製在服裝、家居等行業(ye) 加快推廣,協同研發製造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逐步興(xing) 起,基於(yu) 互聯網的創業(ye) 創新載體(ti) 不斷湧現。

 

“我們(men) 的很多產(chan) 品在質量安全性、穩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麵與(yu) 國外產(chan) 品差距明顯。”羅文說,工信部加強了質量谘詢診斷和品牌培育工作,原材料、重大裝備等領域部分產(chan) 品質量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品牌培育示範企業(ye) 達251家,首批22家產(chan) 業(ye) 集群品牌試點企業(ye) 的市場占有率平均提高2.3%。

 

優(you) 先發展IT與(yu) 新材料
羅文指出,繼續推進《中國製造2025》要優(you) 先發展兩(liang) 個(ge) 核心基礎產(chan) 業(ye) ,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和新材料產(chan) 業(ye)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要重點突出軟件、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雲(yun) 計算、大數據、虛擬顯示、綠色計算、人工智能與(yu) 智能硬件等戰略性、先導性產(chan) 業(ye) ,突破核心通用芯片設計與(yu) 製造瓶頸,推動5G研發與(yu) 產(chan) 業(ye) 化發展。新材料產(chan) 業(ye) 要著力突破一批重點應用領域急需的先進鋼鐵材料、石化材料等先進基礎材料,攻克一批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高性能纖維等關(guan) 鍵戰略材料,加強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等戰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製。

 

當前,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的高端裝備、核心芯片、控製係統、關(guan) 鍵材料等大多依賴進口,距自主可控有較大差距。“要用好三個(ge) 手段,即穩定工業(ye) 投資、擴大信息消費和推進國際產(chan) 能合作。”羅文分析說,要圍繞重點領域,製定重點產(chan) 業(ye) 技術改造投資指南,建立完善重大項目庫,形成接續不斷、滾動實施的項目儲(chu) 備機製和良性循環,來穩定工業(ye) 投資。同時,加快全光網城市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積極推動智能家庭、智能汽車等新型終端研發和應用,從(cong) 而擴大信息消費。

 

“核心技術花錢買(mai) 不來。近期,一些中國企業(ye) 收購兼並外資企業(ye) 屬於(yu) 市場行為(wei) ,是企業(ye) 的自主選擇。”辛國斌強調,高科技產(chan) 業(ye) 投入高、風險大、不確定性強,政府給予一定的引導和扶持是各國通行做法。

《中國製造2025》國策才剛剛開始,從(cong) 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我們(men) 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任重而道遠。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