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西門子製造工廠一起領略智能工廠的智能製造
發布日期:
2017-05-10

通過西門子製造工廠一起領略智能工廠的智能製造

  通過西門子以實物或模型呈現數字化工業(ye) 的各種解決(jue) 方案,我們(men) 可以看到智能生產(chan) 線模型、機器人、傳(chuan) 感器等反映工業(ye) 4.0特點的硬件元素,也可以看到數據處理、智能控製等軟件元素。那麽(me) 什麽(me) 是工業(ye) 4.0?下麵我們(men) 就通過對西門子安貝格電子製造工廠(下稱“安貝格工廠”)——這一目前被業(ye) 界認為(wei) 更接近工業(ye) 4.0概念雛形的工廠介紹,一起來領略下智能工廠的
 
  何為(wei) 工業(ye) 4.0?
  “工業(ye) 4.0”的研究項目由德國聯邦政府首先提出,在德國學術界和產(chan) 業(ye) 界的推動下形成。2013年的漢諾威工博會(hui) 上,德國政府正式提出“工業(ye) 4.0”戰略,並推出《德國工業(ye) 4.0戰略計劃實施建議》(下稱《實施建議》);2015年的工博會(hui) 上,在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聯邦教研部支持下,多家行業(ye) 協會(hui) 聯合發起的德國“工業(ye) 4.0平台”正式成立,該平台已成為(wei) 德國政府在聯邦層麵促進工業(ye) 4.0發展更直接的渠道。

  工業(ye) 4.0的稱法主要相對於(yu) 前三次工業(ye) 革命而言:工業(ye) 1.0指的是18世紀開始的第一次工業(ye) 革命,實現了機械生產(chan) 代替手工勞動;第二次工業(ye) 革命始於(yu) 20世紀初,依靠生產(chan) 線實現批量生產(chan) ;工業(ye) 3.0則為(wei) 現代人所熟悉,指的是20世紀70年代後,依靠電子係統和信息技術實現生產(chan) 自動化。


通過西門子製造工廠一起領略智能工廠的智能製造


  而工業(ye) 4.0則指的是通過實現“物聯網”係統完成大生產(chan) ,更大程度實現生產(chan) 全自動化、個(ge) 性化、彈性化、自我優(you) 化和提高生產(chan) 資源效率、降低生產(chan) 成本的全新生產(chan) 方式。

  根據《實施建議》描述:在未來智能工廠中,人類、機器和資源能夠互相通信。智能產(chan) 品“知道”它們(men) 如何被製造出來的細節,也知道它們(men) 的用途。它們(men) 將主動地對製造流程,回答諸如“我什麽(me) 時候被製造的”、“對我進行處理應該使用哪種參數”、“我應該被傳(chuan) 送到何處”等問題。

  隨著工業(ye) 4.0進程的發展,開放的標準也被提上了議程,太多的專(zhuan) 有係統會(hui) 阻礙工業(ye) 4.0的進展。今年的工博會(hui) 開幕前夕,德國標準化學會(hui) 與(yu) 5家行業(ye) 協會(hui) 共同發起成立“工業(ye) 4.0標準化理事會(hui) ”,顯示德國的工業(ye) 4.0發展已瞄向標準製定的新階段。德國標準化學會(hui) 4月20日公開發布了首個(ge) 德國工業(ye) 4.0參考模型的標準。

  “工業(ye) 4.0平台”領導小組成員、西門子公司首席技術官魯思沃認為(wei) ,該參考模型是德國發展工業(ye) 4.0的重要一步,首次搭建出一個(ge) 完整的框架,包含橫向與(yu) 縱向的信息技術融合,涵蓋工業(ye) 4.0關(guan) 鍵的技術要素,還包括產(chan) 品的生命周期以及生產(chan) 周期,能使不同行業(ye) 的企業(ye) 朝著統一的方向發展工業(ye) 4.0。

  智能工廠的智能製造
  位於(yu) 德國巴伐利亞(ya) 州東(dong) 部、透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工業(ye) 風格的紅磚廠房內(nei) 正進行著一場向著工業(ye) 4.0方向的自我進化。這是德國工業(ye) 巨頭西門子旗下的安貝格工廠,是歐洲乃至全球更先進的數字化工廠。

  安貝格工廠創建於(yu) 1989年,如今該工廠每年可生產(chan) 約1500萬(wan) 件Simatic產(chan) 品,按每年生產(chan) 230天計算,即平均每秒就能生產(chan) 出一台控製設備。這裏的產(chan) 品合格率高達99.9988%,“世界上還沒有哪家同類工廠具備如此之低的缺陷率。”安貝格工廠負責人Karl-HeinzBüttner稱。

  記者在現場看到,安貝格工廠自身生產(chan) 過程也利用Simatic設備進行控製,生產(chan) 過程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西門子安貝格工廠生產(chan) 工程師ChristophRaum告訴記者,這裏的生產(chan) 設備和計算機可以自主處理75%的流程工作,由人力完成的部分,隻有生產(chan) 過程的開頭部分,即員工將初始組件(裸電路板)放置到生產(chan) 線上的環節,此後所有的工作均由機器自動控製完成。

  依靠Simatic設備的高度自動化,在24小時內(nei) 西門子安貝格工廠就可將麵向全球約6萬(wan) 名用戶的產(chan) 品做好交付準備。

  工業(ye) 4.0意味著網絡進入工廠大生產(chan) ,是一個(ge) 嶄新的工業(ye) 製造邏輯和方式。過去是以中心控製指揮係統,每一分鍾對機器發出指令,而現在則由商品所附帶的信息告訴機器需要什麽(me) 樣的生產(chan) 過程,以製造出符合客戶要求的產(chan) 品。

  “在生產(chan) 之前,這些產(chan) 品的使用目的就已預先確定,包括部件生產(chan) 所需的全部信息,都已經‘存在’於(yu) 虛擬現實中,這些部件有自己的‘名稱’和‘地址’,具備各自的身份信息,它們(men) ‘知道’什麽(me) 時候、哪條生產(chan) 線或哪個(ge) 工藝過程需要它們(men) ,通過這種方式,這些部件得以協商確定各自在數字化工廠中的運行路徑。”ChristophRaum為(wei) 記者講解道,在未來的工廠裏,設備和工件之間甚至可以直接交流,從(cong) 而自主決(jue) 定後續的生產(chan) 步驟,組成一個(ge) 分布式、高效和靈活的係統。

  目前,安貝格工廠的姊妹工廠——西門子工業(ye) 自動化產(chan) 品成都生產(chan) 研發基地(下稱“西門子成都工廠”)已在中國四川成都誕生。西門子成都工廠承擔著西門子全球工業(ye) 自動化產(chan) 品研發的角色,全廠內(nei) 實現了從(cong) 管理、產(chan) 品研發、生產(chan) 到物流配送全過程的數字化,並且通過信息技術,與(yu) 德國生產(chan) 基地和美國的研發中心進行數據互聯。

  西門子成都工廠總經理AndreasBukenberger表示:“目前成都工廠產(chan) 品的一次通過率(FPY)可達到99%以上,應用了西門子數字化企業(ye) 平台解決(jue) 方案的成都工廠與(yu) 西門子在中國的其他工廠比較,產(chan) 品的交貨時間縮短了50%。”而安貝格工廠目前可實現年產(chan) 零部件100萬(wan) 件,即平均1秒生產(chan) 一個(ge) 產(chan) 品,未來的成都工廠將有望衝(chong) 擊這一紀錄。

  中國與(yu) 工業(ye) 4.0
  中德在國家層麵上的工業(ye) 4.0合作始於(yu) 2014年,當年10月,總理李克強在柏林與(yu) 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發表了《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宣布兩(liang) 國將開展工業(ye) 4.0合作。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中德工業(ye) 4.0戰略合作框架,顯示出高層對製造業(ye) 4.0升級改造的強力支持,工業(ye) 4.0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2014年中國工程院和工信部聯手推進《中國製造2025》,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通過。

  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不能再作為(wei) “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上的優(you) 勢標簽,製造企業(ye) 對於(yu) 變革的需求更為(wei) 迫切。中國從(cong) 政府層麵上正在全力推進工業(ye) 4.0,因為(wei) 中國有7000萬(wan) 到8000萬(wan) 產(chan) 業(ye) 就業(ye) 人員,還有大量出口,它們(men) 都是通過基於(yu) 未來的互聯網和工業(ye) 融合的智能製造來實現的。

  為(wei) 在激烈的全球競爭(zheng) 中保持優(you) 勢,製造企業(ye) 要更大化利用資源,將生產(chan) 變得更加高效。為(wei) 適應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製造企業(ye) 必須盡可能地縮短產(chan) 品上市時間,對市場的響應更加快速。為(wei) 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製造企業(ye) 還要快速實現各環節的靈活變動,將生產(chan) 變得更加柔性。而高效、快速、柔性正是數字化企業(ye) 為(wei) 製造業(ye) 帶來的更大變化。西門子成都工廠這樣的數字化企業(ye) 的出現,為(wei) 未來中國製造的變革方向提供了一個(ge) 良好的參考。

  數據顯示,通過數字化的工廠規劃,可以減少產(chan) 品上市時間至少30%;通過提升產(chan) 品質量,可以降低製造成本13%。而在新產(chan) 品上市比例、設備生產(chan) 效率、產(chan) 品交付能力及營運利潤率等多個(ge) 方麵,數字化工廠的指標均遠遠高於(yu) 傳(chuan) 統製造企業(ye) 。

  然而,“中國製造2025”與(yu) “德國工業(ye) 4.0”在現狀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目前德國作為(wei) 製造業(ye) 強國,企業(ye) 已基本完成由2.0向3.0的過渡,正在向4.0升級,而中國還有大量企業(ye) ,還處在2.0的階段,在基礎材料、基礎工藝方麵非常欠缺。但這種差異也讓雙方有了不小的互補空間。簡言之,在技術方麵,德國比較領先,而中國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缺;在市場空間方麵,歐洲比較有限,而中國則潛力巨大。統計顯示,德國45%的研發中心在中小企業(ye) ,這些企業(ye) 很大程度上引領了工業(ye) 4.0,但缺乏拓展國際市場的經驗和能力,往往隻服務於(yu) 寶馬等單一大集團。如果引導德國企業(ye) 和中國企業(ye) 開展跨境合作,很多項目在中國將都有百億(yi) 級的市場規模。以西門子為(wei) 例,2016年4月份,西門子與(yu) 全球規模更大的亞(ya) 麻紗製造商——金達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數字化工廠在浙江橫港正式投入使用。作為(wei) 中國亞(ya) 麻紗行業(ye) 的首家數字化工廠,該廠的建成標誌著西門子數字化工廠解決(jue) 方案再次成功應用於(yu) 中國本土企業(ye) ,成為(wei) 西門子助力中國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又一個(ge) 裏程碑。西門子MESSimaticIT將先進的數字化工廠規劃、設計和管理理念引入工廠的研發、生產(chan) 及物流等各個(ge) 環節;西門子全集成自動化(TIA)解決(jue) 方案在該廠也得到了全麵的應用,幫助自動化設備與(yu) 係統實現無縫連接,縮短工時提高效率並降低設備運轉成本。

  北京天拓四方科技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