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中國製造”與“瑞士工業4.0”對接
發布日期:
2017-01-20

當地時間1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伯爾尼同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舉(ju) 行會(hui) 談並共同會(hui) 見記者。在會(hui) 見記者時,習(xi) 近平說,當天上午雙方舉(ju) 行了富有成果的會(hui) 談,並共同見證了中瑞十份合作文件的簽署。習(xi) 近平指出“兩(liang) 國將推動建立中瑞高水平創新平台”,加強“中國製造2025”與(yu) “瑞士工業(ye) 4.0”的對接。


習(xi) 近平說:“我們(men) 一直認為(wei) 兩(liang) 國各領域務實合作亮點紛呈,成果豐(feng) 碩”,“兩(liang) 國是不同社會(hui) 製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大小國家友好合作的典範”。習(xi) 近平提到,兩(liang) 國將抓住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秉持開放、包容的理念,堅持走合作共贏的道路,推動中瑞關(guan) 係實現更高水平發展,更好地造福人民,向世界人民傳(chuan) 遞信心、提供正能量。


習(xi) 近平特別指出:兩(liang) 國將推動建立中瑞高水平創新平台,並在這一新機製統籌引領下加強“中國製造2025”與(yu) “瑞士工業(ye) 4.0”的對接,推動兩(liang) 國企業(ye) 和研究機構創新合作。


習(xi) 近平還說,中瑞兩(liang) 國將共同舉(ju) 辦2017年中瑞旅遊年,加強兩(liang) 國旅遊合作。雙方願以中國舉(ju) 辦2022年冬奧會(hui) 為(wei) 契機,加強兩(liang) 國冬季體(ti) 育運動合作。

強化“中國製造”與(yu) “瑞士工業(ye) 4.0”對接


什麽(me) 是中國製造2025
製造業(ye) 是國民經濟的主體(ti) ,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xing) 國之器、強國之基。當前,全球製造業(ye) 發展格局和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突出創新驅動,優(you) 化政策環境,發揮製度優(you) 勢,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chan) 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2015年0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麵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ge) 十年的行動綱領。


《中國製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wei) 先、綠色發展、結構優(you) 化、人才為(wei) 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ti) 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ye) 整體(ti) 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製造業(ye) 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強化“中國製造”與(yu) “瑞士工業(ye) 4.0”對接
 
什麽(me) 是瑞士工業(ye) 4.0
“工業(ye) 4.0”的概念在2011年誕生於(yu) 德國漢諾威工博會(hui) 。盡管至今人們(men) 依然熱議“工業(ye) 4.0”的定義(yi) 和標準。通常說來,“工業(ye) 4.0”是指將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領域,從(cong) 而實現智能化、個(ge) 性化和集成化生產(chan) 。
同前三次工業(ye) 革命相比,被稱為(wei) “第四次工業(ye) 革命”的“工業(ye) 4.0”並不體(ti) 現在單一技術的突破上。在許多歐洲企業(ye) 看來,與(yu) 其說“工業(ye) 4.0”是一場革命,不如說是一次進化。可以說,“工業(ye) 4.0”以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wei) 特征,是第三次工業(ye) 革命的延續。


專(zhuan) 家認為(wei) :瑞士工業(ye) 4.0體(ti) 現在:瑞士充分發揮其機械、紡織、工具、手表等傳(chuan) 統精細製造的優(you) 勢,大力推動智能製造,將機器、原材料和產(chan) 品通過“物聯網”傳(chuan) 遞信息,協力完成生產(chan) 任務。


中瑞創新合作風光無限
未來智能製造的“工業(ye) 4.0”大潮奔流,如何借助信息通信技術革新提升製造效率,打造“智能”工廠,是出現在中國和瑞士兩(liang) 國創新之路上的共同命題。


據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等機構更新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瑞士連續第六年名列榜首。瑞士不僅(jin) 人均擁有專(zhuan) 利數量位居世界前列,獲諾貝爾科學獎的人均比例也遠超其他國家。


中國駐瑞士聯邦大使耿文兵曾經這樣介紹瑞士:瑞士人民的創新意識和務實精神使這個(ge) 歐洲小國幾十年來始終立足在發達國家的前列,保持著經濟、金融強國的地位,有世界首富之稱。而在2017年1月習(xi) 近平出訪瑞士前夕,耿文兵在伯爾尼接受中國媒體(ti) 聯合采訪時特別提及:“瑞士被譽為(wei) ‘創新國度’,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排在第一位,兩(liang) 國在創新理念上高度吻合,合作潛力巨大。相信在習(xi) 近平此訪推動之下,雙方必將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取得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切實造福兩(liang) 國人民。”


此前,《經濟參考報》曾經這樣介紹“瑞士製造”:瑞士鍾表業(ye) 的成功靠的是品牌及對科研、設計、技能培訓和售後服務的巨額資金投入。在結構上,瑞士沿襲曆史上橫向專(zhuan) 業(ye) 分工的格局,供貨商和分包商向鍾表商提供零配件,鍾表商裝配和銷售成品。鍾表商根據品種組織內(nei) 部生產(chan) 結構。與(yu) 其競爭(zheng) 對手相比,瑞士鍾表工業(ye) 能為(wei) 消費者提供真正全係列產(chan) 品,從(cong) 人工上弦到全自動機械手表,從(cong) 模擬式到數字式顯示石英表,材質從(cong) 貴金屬鑲鑽、不鏽鋼、木、塑料到高科技陶瓷,款式從(cong) 現代到古典、從(cong) 運動型到時尚型,品種從(cong) 鬧鍾、座鍾、小擺鍾到手表,可滿足各種各樣消費者全方位的需求。而其聲譽在很大程度上來自穩定的質量和可靠的性能,一代又一代表匠用智慧和汗水贏得了這份榮譽。瑞士鍾表業(ye) 對品牌和原產(chan) 地標誌的使用極為(wei) 重視,使得名牌效應和“瑞士製造”的號召力相得益彰,為(wei) 消費者提供更佳的品質保證。
 
媒體(ti) 也曾這樣報道瑞士製造工匠精神的創新升級:瑞士素有“品牌之國”的美譽,無論巧克力、奶酪還是手表、軍(jun) 刀,“瑞士製造”已成為(wei) 高品質的代名詞,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和對創新的孜孜以求成就了瑞士的“金字招牌”。記者曾聽到很多瑞士企業(ye) 的“品牌故事”:對品質一絲(si) 不苟,奶酪品牌格呂耶爾已傳(chuan) 承900年,每頭奶牛必須保證1公頃至1.5公頃的優(you) 質草場,大雪封山的日子也要至少每三天出棚呼吸一次新鮮空氣;堅持走“專(zhuan) 精優(you) 特”路線,上個(ge) 世紀70年代麵對石英表和電子表的低價(jia) 競爭(zheng) ,瑞士鍾表業(ye) 逆勢突圍,守住了無法取代的行業(ye) 地位;依靠精工細作,瑞士軍(jun) 刀因輕便、精巧、耐用和功能多樣而享譽全球,一把普通刀具製作工序也超過200道。


除了極強的“工匠精神”,創新也是“瑞士製造”的成功基因。創新的關(guan) 鍵在於(yu) 人才,瑞士的人才培養(yang) 機製“孵化”出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支持著知識與(yu) 創新的雙向對流。上世紀90年代初,瑞士對高等教育進行了成功改革,將全國60多所優(you) 質職業(ye) 技術學院按地區合並為(wei) 7所應用科技大學,著名的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即為(wei) 其中之一。這些大學的學院和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緊密結合,具有顯著的職業(ye) 導向,強調應用性研究和開發。目前,這種新型大學在瑞士高等教育係統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大批高端技術技能人才,也成為(wei) 瑞士國家創新體(ti) 係的重要力量。


2017年1月習(xi) 近平出訪瑞士時明確提出“兩(liang) 國將推動建立中瑞高水平創新平台”,東(dong) 西方在工業(ye) 領域的創新對話合作,可期可待。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