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5年5月19日,我國頒布的《中國製造2025》明確要重點突破“機器人本體(ti) 、減速器、伺服電機、控製器、傳(chuan) 感器與(yu) 驅動器”等關(guan) 鍵零部件及係統集成設計製造等技術。黨(dang) 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五次會(hui) 議通過的關(guan) 於(yu) “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發展新型製造業(ye) ,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加快發展智能製造關(guan) 鍵技術裝備,強化智能製造標準、工業(ye) 電子設備、核心支撐軟件等技術。
(二)發展潛力大
近幾年來,我國製造業(ye) 麵臨(lin) 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傳(chuan) 統層麵的成本優(you) 勢逐漸消失,製造業(ye) 的轉型迫在眉睫。在這樣的環境下,智能製造的浪潮應運而生,成為(wei) 產(chan) 業(ye) 重要的增長突破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chan) 業(ye) 變革,形成新的生產(chan) 方式、產(chan) 業(ye) 形態、商業(ye) 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目前,我國已有部分地區表現卓著,成長為(wei) 智能製造的前沿陣地。浙江省海寧市則是其中代表,作為(wei) 長三角地區更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工業(ye) 融合發展大勢中已具有一定的變革基礎。無論從(cong) 地理區位、經濟基礎,還是人居環境方麵,都體(ti) 現出出色的優(you) 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阿裏雲(yun) 用人工智能開啟“新製造”
為(wei) 製造業(ye) 提供人工智能ET(人工智能係統),讓工廠的機器及製造出來的產(chan) 品也具備ET大腦,通過公共雲(yun) 的普惠計算能力以及物聯網技術方案,協助製造業(ye) 智能升級。這是阿裏雲(yun) ET在“新製造”領域的新動向,也是2016年12月15日於(yu) 惠州收官的2016廣東(dong) 省大數據開發者大會(hui) 暨2016雲(yun) 棲大會(hui) 廣東(dong) 分會(hui) 的一項重磅發布議題。
目前,阿裏雲(yun) 正在搭建中國製造2025的架構雛形,為(wei) 企業(ye) 提供雲(yun) 計算的基礎平台。基於(yu) 雲(yun) 計算為(wei) 社會(hui) 帶來的強大計算能力,人工智能將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帶來25%的生產(chan) 效率提升,創造額外附加值6萬(wan) 億(yi) 。以雲(yun) 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工業(ye) 4.0新技術將成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提升效能的關(guan) 鍵。
不利因素
(一)非剛性的市場需求
盡管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廣泛應用,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長期主題,但智能裝備領域公司的更終業(ye) 績表現呈現較大差異。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需要企業(ye) 長期的科技投入,形成產(chan) 品創新能力,並為(wei) 用戶所接受。科技投入會(hui) 消耗企業(ye) 利潤,短期難以收效。產(chan) 品研發成功,又將麵對不確定的市場需求。這些需求通常是非剛性的,盡管智能裝備替代人工是大勢所趨。微觀企業(ye) 經營者的信心、預期通常難以擺脫宏觀經濟的影響,致使企業(ye) 家決(jue) 策順周期而非逆周期,宏觀經濟影響加重,看不見的手作用有限。
每個(ge) 有活力的智能裝備領域的企業(ye) 都在尋找、發掘需求強勁、不受周期波動影響的剛性需求。麵對需求,隻有少數企業(ye) 會(hui) 憑借綜合競爭(zheng) 優(you) 勢,脫穎而出,發展成為(wei) 行業(ye) 翹楚。即便如此,成功的企業(ye) 同樣要經曆大浪淘沙始見金的過程。
(二)成本加大
為(wei) 進行從(cong) 普通製造向智能製造和工業(ye) 4.0戰略的轉型升級,各公司會(hui) 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因此導致基礎建設和設備投資較大,研發支出、人工成本等費用增長。研發和人工成本費用的上升可能引致產(chan) 品利潤率的降低,對行業(ye) 經營業(ye) 績產(chan) 生一定影響。
中投顧問對2017-2021年中國工業(ye) 機器人行業(ye) 預測分析
2014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保有量為(wei) 18.6萬(wan) 台左右;2015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保有量為(wei) 25.6萬(wan) 台。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men) 預計,2017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保有量將達到46萬(wan) 台,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wei) 22.15%,2021年保有量將達到102萬(wan) 台。
2013年,中國工業(ye) 機器人銷量為(wei) 3.69萬(wan) 台;2014年達到5.7萬(wan) 台,同比增長了55%;2015年達到6.6萬(wan) 台。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men) 預計,2017年中國工業(ye) 機器人銷量將達到9.4萬(wan) 台,未來五年(2017-2021)行業(ye) 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wei) 20.25%,2021年中國工業(ye) 機器人銷量將達到19.7萬(wan)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