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4個(ge) 多月的抗“疫”,疫情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疫情雖然逐漸被控製住了,但是對於(yu) 製造業(ye) 來說,其“免疫力”在不同程度下降。在這個(ge) 特殊時期,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大顯身手”,為(wei) 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按下“快進鍵”。
這次疫情中工業(ye) 互聯網的領軍(jun) 企業(ye) 紛紛發揮自身平台特色,利用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服務在醫療設施建設、醫療物資對接、藥物研發、疫情信息防控、複產(chan) 複工等方麵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讓社會(hui) 各界對工業(ye) 互聯網的價(jia) 值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但疫情過後,如何工業(ye) 互聯網應該如何從(cong) 根本上提升企業(ye) “免疫力”?
專(zhuan) 家認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一是需要持續創新服務模式,在平台共性化服務的基礎上,圍繞行業(ye) 及企業(ye) 的個(ge) 性化需求,做深做優(you) 產(chan) 品與(yu) 服務。二是需要下沉到產(chan) 生工業(ye) 數據的生產(chan) 一線,以邊緣計算為(wei) 主要方向助力工業(ye) 數據的智能化流動,以雲(yun) 邊協同的形式更加精準的服務工業(ye) 企業(ye) 。三是在供應鏈協同上進一步發揮普惠賦能的作用,推動大中小企業(ye) 內(nei) 外聯通、供應鏈聯動,實現融通發展。
針對下一步工業(ye) 互聯網如何有效的在製造業(ye) 中推廣,專(zhuan) 家表示有以下建議。
一是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與(yu) 製造企業(ye) 之間的最大門檻就是話語體(ti) 係的不同。我們(men) 常講的推動IT與(yu) OT的融合,最重要的融合點就是機理模型,即將工業(ye) 企業(ye) 的工程技術、工藝機理模型化、代碼化。建議能夠針對一些產(chan) 業(ye) 鏈條長、有輻射價(jia) 值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如汽車、電子、鋼鐵、石化等,開展行業(ye) 機理模型研發工程,建立行業(ye) 機理模型創新中心。推動由龍頭製造企業(ye) 牽頭與(yu) 工業(ye) 互聯網技術型企業(ye) 共同開發機理模型庫,並將一些共性場景及流程工藝的模型庫開源出來。
二是建議深入推動高耗能流程行業(ye) 設備、通用動力設備、新能源設備以及智能化設備上雲(yun) 。圍繞關(guan) 鍵設備做文章,開展基於(yu) 設備數據智能分析的預測性運維、關(guan) 鍵工藝參數優(you) 化、融資租賃和財產(chan) 保險等多維度的創新。
三是建議由第三方研究機構牽頭,聯合製造業(ye) 龍頭企業(ye) 及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共同總結現有麵向特定行業(ye) 或特定場景的解決(jue) 方案,評估解決(jue) 方案的推廣價(jia) 值,研提行業(ye) 推廣應用的路徑和政策保障措施。
四是建議推動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通過股權融資等方式,引入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作為(wei) 長期戰略合作夥(huo) 伴,綁定利益共享資源,共同推動工業(ye) 互聯網的深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