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拓分享|各省工信部門主要領導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合集
發布日期:
2021-05-28

全國各地工信部門主要領導圍繞《關(guan) 於(yu)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的特色做法、下一步對策和建議等發表真知灼見。

天拓分享|各省工信部門主要領導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合集

上海經信委主任吳金城:立足三大先導產(chan) 業(ye) 六大重點產(chan) 業(ye) 推動經濟數字化轉型升級

按照《指導意見》精神,對標建設新發展格局中心節點和戰略鏈接的要求,立足上海產(chan) 業(ye) 結構特點,麵向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chan) 業(ye) ,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命健康、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chan) 業(ye) ,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智能製造和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為(wei) 主攻方向,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升級,按照由“點”及“鏈”及“圈”的推進路線,更好地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為(wei) 核心,推動上海經濟數字化整體(ti) 轉型。

結合上海市三大先導產(chan) 業(ye) 和六大產(chan) 業(ye) 集群的發展要求,聚焦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數字化、工業(ye) 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兩(liang) 網貫通”、服務業(ye) 製造業(ye) “兩(liang) 業(ye) 融合”、工業(ye) 場景開放和工業(ye) 數字底座等內(nei) 容,形成以下舉(ju) 措:

一、打造製造業(ye) 新模式。促進“新四化”,築牢兩(liang) 化融合基礎。持續推動“100+”智能工廠建設,打造20家行業(ye) 特色鮮明的“標杆智能工廠”樣板。聚焦個(ge) 性化定製,促進工業(ye) 互聯網與(yu) 消費互聯網“兩(liang) 網貫通”和“要素鏈接”,麵向電子信息等領域探索建立M2C滲透新模式。聚焦網絡化協同,推進設計-生產(chan) -服務全鏈數字孿生改造,聚焦服務化延伸,促進服務業(ye) 與(yu) 製造業(ye) “兩(liang) 業(ye) 融合”,麵向港口、能源等高端裝備實施“製造+運維”,提升鋼鐵、石化、機械等領域的“製造+信息服務”水平。

二、構築高水平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立足全網在線、建設“雙鏈”知識圖譜,精準感知運行態勢,建立健全預警體(ti) 係,形成快速修複機製。動態補鏈,改進數字化補鏈機製,更好發揮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協作優(you) 勢,推動“聯合補鏈”“眾(zhong) 創補鏈”“孵化補鏈”和“柔性備鏈”,增強產(chan) 業(ye) 鏈的彈性和韌性。國際展鏈,改進數據要素流通機製,對標RCEP(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CPTPP(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等建設國際數據港,推進生產(chan) 製造、航運物流、跨境商貿、金融服務等領域率先示範,打造數據驅動的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新模式。

三、優(you) 化創新融合生態。麵向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汽車、鋼鐵化工、建築能源、都市產(chan) 業(ye) 等領域建設“1000+”標誌性場景。重點在工業(ye) 操作係統、CAE/CAD/CAM等工業(ye) 軟件以及工業(ye) 智能硬件、機器人等新型智能產(chan) 品方麵取得突破。聚焦產(chan) 融對接,推動創新型頭部企業(ye) 與(yu) 科創板對接便利。聚焦人才基礎,推動產(chan) 教融合,優(you) 化複合型人才培育模式,打造“工賦學院”品牌,支持建設一批智能製造和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教融合創新平台和實訓基地。聚焦完善公共服務,建立創新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的“中試場”,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台,組建麵向製造業(ye) 的高水平開源社區聯盟。

 四、夯實融合數字底座。部署信息物理係統(CPS),打響“5G+工業(ye) 互聯網”新基建品牌,建立健全工業(ye) 標識解析服務體(ti) 係。健全工業(ye) 數據體(ti) 係,推進重點行業(ye) 重點領域的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構築工業(ye) 安全體(ti) 係,推進多方計算安全和聯邦學習(xi) 等新技術應用,形成工業(ye) 企業(ye) 分級管理的安全監管體(ti) 係。

五、激發多元主體(ti) 活力。深化國資國企工業(ye) 互聯網促數字化轉型專(zhuan) 項工程,支持外企設立數字技術研發機構和雲(yun) 服務中心。打造標杆載體(ti) ,引育一批工業(ye) 互聯網標杆平台和各具特色的園區載體(ti) 。打造先進製造融合應用集群,因業(ye) 施策,以數字化轉型鍛造“知識製造”“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的集群樣板。

江蘇工信廳廳長謝誌成:實施“四大行動”強化長三角工業(ye) 互聯網協同發展

製定實施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培育計劃,在發揮好各級政府引導作用的同時,堅持市場主導原則,充分激發市場主體(ti) 內(nei) 生動力,高質量推進全省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建設。

一是充分發揮國家級核心支撐機構作用。積極對接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國家工業(ye) 信息安全發展中心等國家級核心支撐機構,分別簽署工業(ye) 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支持其在江蘇設立分支機構,共同組織開展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谘詢診斷、測試評估、能力提升、人才培養(yang) 等重點工作。

二是聯合國內(nei) 領軍(jun) 企業(ye) 實施專(zhuan) 項工程。圍繞13個(ge) 先進製造業(ye) 集群27個(ge) 細分產(chan) 業(ye) 鏈的數字化轉型需求,聯合309家重點工業(ye) 互聯網服務商,組織實施“133”“365”“666”等專(zhuan) 項工程。

三是支持龍頭企業(ye) 建設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深入組織“一市一重點、一行業(ye) 一重點”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工程,省市聯動支持龍頭企業(ye) 建設了86個(ge) 省重點工業(ye) 互聯網平台。

四是推進政企合作打造產(chan) 業(ye) 賦能平台。鼓勵地方政府和產(chan) 業(ye) 園區聯合重點平台打造區域級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合作推進本地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升級。

在國內(nei) 率先製定發布“互聯網+先進製造業(ye) ”特色基地、工業(ye) 互聯網標杆工廠、星級上雲(yun) 企業(ye) 建設指南,創新實施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強鏈拓市”工作方案,“點線麵”協同推進全省工業(ye) 互聯網建設應用,有力引領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

一是創建“互聯網+先進製造業(ye) ”特色基地。

二是培育工業(ye) 互聯網標杆工廠。

三是打造星級上雲(yun) 企業(ye) 。

四是推進“強鏈拓市”專(zhuan) 項行動。

突出發揮工業(ye) 互聯網功能載體(ti) 作用,深化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大力推進區域工業(ye) 互聯網協同發展。一是建設工業(ye) APP和解決(jue) 方案服務平台。二是支持工業(ye) 互聯網創新中心建設。三是推進長三角工業(ye) 互聯網一體(ti) 化示範區建設。

“十四五”期間,江蘇省將全麵貫徹國家《關(guan) 於(yu)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持續深化實施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重點實施“四大行動”:推進融合發展基礎能力提升行動,深化工業(ye) 互聯網“企企通”工程,加快標識解析體(ti) 係建設,推進“5G+工業(ye) 互聯網”融合發展,提升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能力,大力培育新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推進融合發展創新載體(ti) 提檔行動,高質量建設國家級工業(ye) 互聯網公共服務平台,著力打造工業(ye) 互聯網創新中心(工業(ye) 雲(yun) 基地),全麵實施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賦能產(chan) 業(ye) 鏈行動,重點培育工業(ye) 互聯網領軍(jun) 企業(ye) 。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提速行動,深入推進兩(liang) 化融合本質貫標,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應用,高標準創建工業(ye) 互聯網標杆工廠,推進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推進融合發展服務生態提質行動,優(you) 化工業(ye) 互聯網服務資源池,組織工業(ye) 軟件和工業(ye) APP攻關(guan) ,開展平台強鏈拓市專(zhuan) 項行動,強化長三角工業(ye) 互聯網協同發展。通過“四大”行動的有力實施,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持續提升江蘇製造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安徽經信廳廳長牛弩韜:把握發展“新方位”做好融合“大文章”

一、謀實“融合之策”,發展環境持續優(you) 化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深化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安徽省信息化促進條例》,實施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政策10條”,“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投入政策資金3.6億(yi) 元,落實支持兩(liang) 化融合、數字經濟類項目569個(ge) 。二是深化交流合作。成功舉(ju) 辦世界製造業(ye) 大會(hui) 數字經濟展、世界顯示產(chan) 業(ye) 大會(hui) 、世界聲博會(hui) 、“5G+工業(ye) 互聯網”高峰論壇。聯同長三角一市兩(liang) 省經信部門共同簽訂《推進長三角數字經濟一體(ti) 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推動長三角工業(ye) 互聯網一體(ti) 化示範區建設,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三是強化督查激勵。將發展數字經濟納入“落實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督查激勵工作內(nei) 容,考核結果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並進行表彰,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各地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架起“融合之橋”,產(chan) 業(ye) 生態加速升級一是深入實施“建芯固屏強終端”工程。打造“屏芯端”聯動產(chan) 業(ye) 生態,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發展到300餘(yu) 家,其中設計企業(ye) 200餘(yu) 家;“十三五”期間,全省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年均增長22%,工業(ye) 增加值占全省工業(ye) 比重超9%,對工業(ye) 增長貢獻率始終位居各行業(ye) 前列。二是加快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依托“中國聲穀”,率先布局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chan) 業(ye) ,“十三五”期間,我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ye) 產(chan) 業(ye) 規模穩健增長,營業(ye) 收入突破1000億(yi) 元、達到1202.2億(yi) 元,年均增速接近30%。三是全麵推廣製造業(ye) 智能化改造。深入實施《安徽智能製造工程實施方案(2017—2020年)》,“十三五”期間,全省在機械、鋼鐵、石化、建材、冶金、汽車等10大領域500多家企業(ye) 累計推廣應用工業(ye) 機器人超3萬(wan) 台,培育認定省級智能工廠98個(ge) 、數字化車間472個(ge) 。

三、夯實“融合之基”,數字轉型步伐加快一是持續推進“皖企登雲(yun) ”。推動1萬(wan) 家以上企業(ye) 與(yu) 雲(yun) 資源深度對接,全省企業(ye) 工業(ye) 雲(yun) 平台應用率達到54.7%,居全國第6位。麵向全國征選32家優(you) 秀雲(yun) 平台進入“皖企登雲(yun) ”推薦目錄,5家企業(ye) 入選全國上雲(yun) 典型案例。二是紮實開展兩(liang) 化融合管理體(ti) 係建設。引導超8000家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兩(liang) 化融合對標評估,提升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通過貫標評定企業(ye) 1417家,數量位居全國第4位。三是大力推動工業(ye) 大數據應用。14家企業(ye) 先後入選國家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試點示範。科大訊飛、科大國創入選工信部支撐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產(chan) 複課大數據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

四、暢通“融合之路”,創新應用蓬勃興(xing) 起一是“強基礎”。已建成5G基站超3萬(wan) 個(ge) 、基本實現5G網絡省轄市商用覆蓋。印發《加快推進5G場景應用行動計劃(2020-2022年)》,建立100家5G場景應用項目庫,建成5G典型應用場景62個(ge) ,覆蓋鋼鐵、水泥、高端裝備、電子、電力、醫療等多個(ge) 行業(ye) 。二是“賦能力”。建成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個(ge) (銅陵長江大數據二級節點項目),在建2個(ge) (晉煤中能化肥行業(ye) 二級節點項目和合肥自貿區二級節點)。“十三五”期間,共建成國家級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試點示範和工業(ye) 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59個(ge) ,培育省級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企業(ye) 305個(ge) ,發布首批特色平台、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安全服務供應商在內(nei) 的工業(ye) 互聯網服務資源池30家。三是“建樞紐”。加快建設“數字江淮”決(jue) 策部署,做大做強做優(you) “樞紐型”平台企業(ye) 。安徽今日互聯疫情期間協助15家縣市政府單位、20家企業(ye) 進行電商帶貨直播,最高單場銷量達到750萬(wan) 元;華米科技通過“芯端雲(yun) ”的戰略,布局芯片、智能可穿戴終端及健康雲(yun) 服務,通過“硬件+數據+服務”的商業(ye) 模式,打造運動健康的生態係統。

天拓分享|各省工信部門主要領導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合集

重慶經信委主任陳金山:全力推進“智造重鎮”建設加速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

近年來,重慶市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wei) 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加速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傾(qing) 力打造“智造重鎮”,加快建設“智慧名城”,智能產(chan) 業(ye) 持續壯大,智能化發展成效顯著,兩(liang) 化融合水平穩居中西部第一。

一、打通信息流通動脈,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拓展延伸5G網絡覆蓋。累計建成4.9萬(wan) 個(ge) 5G基站,成為(wei) 全國首批5G規模組網試點城市。二是著力推進工業(ye) 互聯網頂級節點跨區域應用。逐步完善國家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重慶)基礎設施,開放接入西部五省市二級節點17個(ge) ,標識注冊(ce) 量和累計解析量同比增長位列全國第一。國家“星火·鏈網”區塊鏈超級節點落戶重慶。三是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加速集聚。忽米網成功入選中西部地區唯一國家“雙跨”(跨行業(ye) 跨區域)平台,工信部發布的15個(ge) “雙跨”平台已有11個(ge) 落戶重慶,已累計推動7.2萬(wan) 戶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連接設備數近150萬(wan) 台。四是大力夯實智能計算基礎。進一步匯集數據算力,多點布局IDC數據中心,建立了包含騰訊等10個(ge) 核心大數據運營商在內(nei) 的服務體(ti) 係及20個(ge) 大型雲(yun) 平台,算力水平西部領先。

二、緊跟融合發展方向,培育新產(chan) 品新模式新業(ye) 態一是加速聚集智能產(chan) 業(ye) 。進一步完善“芯屏器核網”全產(chan) 業(ye) 鏈,加快建設國家功率半導體(ti) 生產(chan) 基地、高清顯示產(chan) 業(ye) 基地。二是重點企業(ye) 智能化改造深入推進。推動實施2780個(ge) 智能化改造項目,認定426個(ge) 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三是深入推動融合創新示範。建設393個(ge) 網絡化協同、個(ge) 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創新應用項目,實施67個(ge) “5G+”試點示範項目,推動建設10家創新示範智能工廠,持續培育10大5G+工業(ye) 互聯網先導示範應用場景。獲批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三、構築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築牢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根基一是完善5G產(chan) 業(ye) 發展鏈條。二是加大企業(ye) 研發平台建設。三是不斷提高融合發展服務水平。建立完善重慶智能製造和工業(ye) 互聯網服務商資源池,集聚197家服務商,提供912項服務或產(chan) 品。四是大力發展軟件產(chan) 業(ye) 。重點圍繞工業(ye) 軟件、行業(ye) 應用軟件、基礎軟件等領域,相繼建成兩(liang) 江軟件園、仙桃國際大數據穀、重慶軟件園、重慶高新軟件園等一批重點特色軟件產(chan) 業(ye) 園區。

四、營造融合發展氛圍,構建區域內(nei) 外協同機製一是強化融合發展支撐。一批國家重點項目落地建設,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重慶分院、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分中心、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西南體(ti) 驗中心等國家級創新載體(ti) 建成投用。二是有效發揮對外交流平台作用。2018年以來,以“智能化:為(wei) 經濟賦能,為(wei) 生活添彩”為(wei) 主題,連續舉(ju) 辦三屆智博會(hui) ,搭建技術交流、項目合作平台,智能化已成為(wei) 重慶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坐標。三是形成成渝融合發展合力。與(yu) 四川共同建設成渝工業(ye) 互聯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穩步推進成渝大數據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和差異化融合應用。

五、攻克融合發展瓶頸,加快探索經濟發展新思路

(一)加快升級網絡基礎設施。一是加大工業(ye) 企業(ye) 5G內(nei) 網建設。二是加速標識解析推廣應用。三是強化工業(ye) 大數據匯聚共享。

 (二)加快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改造。一是加快企業(ye) 生產(chan) 設備數字化改造。推動企業(ye) 應用工業(ye) 機器人、數控機床、增材製造裝備、智能傳(chuan) 感與(yu) 檢測裝備、智能控製與(yu) 物流裝備等數字化裝備,提升裝備數控化水平。二是加快企業(ye) 關(guan) 鍵環節數字化改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通生產(chan) 線、車間單元的數據鏈,實現設備間實時數據交互和協同生產(chan) 。

(三)加快融合應用新業(ye) 態新模式挖掘。一是加快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二是拓展開發融合應用新場景。

(四)持續完善融合發展生態。一是加強標準研製應用。推動標準兼容適用、積極參與(yu) 國家相關(guan) 標準研製。二是提升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核心能力。持續培育跨行業(ye) 跨領域綜合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推動工業(ye) 知識軟件化、模型化。三是增強軟硬件支撐能力。發展新智能產(chan) 品,培育創新軟件產(chan) 品。四是提高公共平台服務水平。鼓勵企業(ye) 、高校和科研機構等聯合建設5G平台,發揮重慶市產(chan) 業(ye) 數字化賦能中心作用,突破關(guan) 鍵技術、創新解決(jue) 方案。五是加快示範區建設。積極創建工業(ye) 互聯網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及“5G+工業(ye) 互聯網”先導示範區。

天拓分享|各省工信部門主要領導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合集

山東(dong) 工信廳廳長於(yu) 海田:率先建立“現代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人工智能”推進機製切實加快製造業(ye) 新舊動能轉換

山東(dong) 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重大機遇,在全國率先建立“現代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人工智能”推進機製,出台5G產(chan) 業(ye) 、工業(ye) 互聯網、高端軟件等一係列政策文件,開展“雲(yun) 行齊魯”“兩(liang) 化融合深度行”“工業(ye) 互聯網牽手”等一係列專(zhuan) 項行動,實施“現代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人工智能”、5G產(chan) 業(ye) 、區塊鏈等一係列試點示範項目,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帶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不斷提高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水平。十三五”期間,全省共實施投資500萬(wan) 元以上技改項目7萬(wan) 餘(yu) 個(ge) ,完成技改投資3萬(wan) 億(yi) 元以上,特別是在智能製造方麵,大力實施“1+N”帶動提升行動,累計培育省級試點示範企業(ye) 171家,爭(zheng) 取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34個(ge) 、國家智能製造專(zhuan) 項39個(ge) 。2020年,裝備製造業(ye) 增長12.6%,高技術製造業(ye) 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ye) 營業(ye) 收入增長2.4%,利潤總額增長19.6%;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5.7%,較上年提升2.5個(ge) 百分點。全省兩(liang) 化融合發展水平達到62.4,居全國第2位。

二、大力培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強化新型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做大做強頭部平台,推動企業(ye) 上雲(yun) 用平台,培育認定6家綜合雲(yun) 平台服務商、117家行業(ye) 雲(yun) 平台服務商,打造企業(ye) 上雲(yun) 標杆企業(ye) 80家、優(you) 秀體(ti) 驗中心26家、優(you) 秀行業(ye) 雲(yun) 平台15家,累計發放雲(yun) 服務券補貼超1.4億(yi) 元,帶動上雲(yun) 企業(ye) 22.6萬(wan) 多家,推出工業(ye) APP超過7500個(ge) ,連接工業(ye) 設備超過3000萬(wan) 台,去年,山東(dong) 獲工信部支持建設全國第2個(ge) 工業(ye) 互聯網示範區。

三、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麵,持續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場景。一是抓好國家重點項目爭(zheng) 取和建設,累計爭(zheng) 取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35個(ge) ,投資41.6億(yi) 元。二是實施兩(liang) 批“現代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人工智能”和“5G產(chan) 業(ye) 發展”等603個(ge) 試點示範項目。三是開展供需牽手行動,累計發布企業(ye) 需求305個(ge) 、供給產(chan) 品843個(ge) ,組織對接活動120多場,達成合作項目187個(ge) 。四是開展工業(ye) 互聯網優(you) 秀場景培育行動,目前,全省應用工業(ye) 互聯網的規上企業(ye) 達4292家,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行業(ye) 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四、狠抓前瞻性戰略研究,係統謀劃融合發展的大方向。一是聯合國家頂級智庫資源開展軟課題研究,深入剖析我省製造業(ye) 支柱產(chan) 業(ye) 、重點企業(ye) 發展現狀和數字化轉型需求,研究應用模式和推進策略。二是製定實施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行動計劃,重點實施基礎設施升級、平台賦能提升、關(guan) 鍵技術突破等9大專(zhuan) 項行動。三是推動組建山東(dong) 未來網絡研究院,開展工業(ye) 互聯網領域前瞻性課題研究,加快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應用,打造科技創新、人才匯聚、成果轉化高地。

五、狠抓數字化改造提升,努力蹚出融合發展的新路子。一是編製石化、鋼鐵、煤炭等12個(ge) 優(you) 勢傳(chuan) 統行業(ye) 數字化轉型方案。二是推動建設30個(ge) 以上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園區,推動工業(ye) 互聯網與(yu) 園區經濟深度融合,引導園區企業(ye) 規模化開展轉型升級。三是實施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針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的“卡脖子”環節,采用“揭榜掛帥”方式,項目化開展邊雲(yun) 協同係統、特定行業(ye) 工業(ye) 機理模型庫等4大類、9中類、26個(ge) 方向的技術攻關(guan) ,掃清融合發展技術障礙。

六、狠抓示範型應用場景,持續提升融合發展的好成效。一是完善“雲(yun) 服務劵”政策,加快推動化工裝置、煉鐵高爐、工業(ye) 鍋爐等高能耗、高風險、高通用性的工業(ye) 設備上雲(yun) 。二是聚力推動平台賦能,支持“雙跨”平台進一步做大做強;深化“個(ge) 十百”平台培育工程,打造聚焦行業(ye) 特點的專(zhuan) 業(ye) 型、特色型平台。三是圍繞化工、裝備、食品、紡織等行業(ye) 融合應用需求,打造100個(ge) 以上典型應用場景。四是在全省建立數字專(zhuan) 員製度,利用5年時間培育1萬(wan) 名數字專(zhuan) 員,對接服務100萬(wan) 家、直接服務10萬(wan) 家中小企業(ye) ,提供專(zhuan) 業(ye) 化“顧問+雇員”式服務。

寧夏工信廳黨(dang) 組書(shu) 記褚偉(wei) :打造兩(liang) 化融合升級版賦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寧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高度重視兩(liang) 化融合工作,2018年出台了《關(guan) 於(yu) 加快“互聯網+先進製造業(ye) ”發展工業(ye) 互聯網的實施意見》,將“工業(ye) 互聯網”作為(wei) 重點專(zhuan) 項工程加以推動。2021年出台了《關(guan) 於(yu) 實施“四大改造”推進工業(ye) 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強調加速推進以智能改造為(wei) 引領的“四大改造”(結構改造、智能改造、綠色改造、技術改造四個(ge) 專(zhuan) 項行動),從(cong) 促進融合應用、提升創新能力、強化載體(ti) 建設等方麵推動產(chan) 業(ye) 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

寧夏雖然是一個(ge) 經濟欠發達的小省區,經濟體(ti) 量不大,但也乘著改革開放40多年的浩蕩東(dong) 風,發揮了“小”的優(you) 勢,集中力量,培育出了不少西部、全國、乃至世界的“單項冠軍(jun) ”。尤其近年來,我們(men) 把工業(ye) 互聯網作為(wei) 提升融合質量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大力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有效帶動製造業(ye) 向數據驅動型創新體(ti) 係和發展模式轉變。一是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從(cong) “起步”逐步邁向“成熟”。全力打造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銀川備值、共享裝備、維爾鑄造、如意服裝等8個(ge) 行業(ye) 平台入選國家製造業(ye) “雙創”平台。全區打造企業(ye) 雲(yun) 應用示範平台11家,上雲(yun) 企業(ye) 累計超過600家。二是企業(ye) 由“製造”逐步邁向“智造”。推動企業(ye) 從(cong) “機器換人”到建設“無人車間”。寧煤煤製油、隆基寧光、吳忠儀(yi) 表、銀川隆基矽等8家企業(ye) 入選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目前,全區培育智能工廠24家,數字化車間38個(ge) ,機器人推廣應用項目24個(ge) 。三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由“量大”逐步邁向“質優(you) ”。自2017年起,圍繞化工、冶金、有色、建材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每年滾動實施100個(ge) 技術改造項目,重點推動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設備智能化、生產(chan) 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在全國率先完成了規上企業(ye) 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評估工作。2020年,規上工業(ye) 企業(ye)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0.78%,同比增長10%以上,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速連續6個(ge) 月位居全國前三。四是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由“荒涼”逐步邁向“繁盛”。組建了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聯盟、企業(ye) 首席信息官(CIO)俱樂(le) 部和工業(ye) 互聯網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建設了國家級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驗推廣中心。加強與(yu) 國家科研機構和發達省市的交流合作,引進了工業(ye) 互聯網服務商。麵向產(chan) 學研用協同發展的多層次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正在逐步構建。

構建體(ti) 係,打造兩(liang) 化融合升級版。一是堅持“抓基礎”與(yu) “促創新”相結合,加快構建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創新體(ti) 係。一是提升基礎創新能力。依托企業(ye) 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平台,加快繪就十大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路線圖。二是提升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積極培育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產(chan) 業(ye) 創新綜合服務體(ti) 和企業(ye) 技術中心,每年培育3-5家自治區技術創新示範企業(ye) 。二是堅持“建平台”與(yu) “用平台”雙輪驅動,加快構建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應用體(ti) 係。一是培育工業(ye) 互聯網標杆企業(ye) 。二是深入開展企業(ye) 現場診斷工作。三是堅持“補短板”與(yu) “建生態”相互協調,加快構建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支撐體(ti) 係。一是抓好企業(ye) 兩(liang) 鏈。在企業(ye) 內(nei) 部,建設人機物互聯互通的閉環係統。在企業(ye) 外部,全向打通基於(yu) 大數據、網絡化支撐的上下遊供應鏈、銷售鏈,構建全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二是構建工業(ye) APP應用創新生態圈,在重點行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共性環節和應用場景,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工業(ye) APP。三是打造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新生態。支持產(chan) 業(ye) 聯盟發揮整合產(chan) 業(ye) 鏈資源的優(you) 勢,全麵加強供需對接、產(chan) 學研用金合作、推廣優(you) 秀案例。四是堅持“保安全”與(yu) “促發展”相互促進,加快構建工業(ye) 互聯網安全保障體(ti) 係。一是完善平台安全評估、信息共享通報、重大事件應急指揮等工作管理體(ti) 係。二是推進標識解析體(ti) 係建設,支持寧夏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與(yu) 創新應用。三是支持寧夏工業(ye) 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台創新應用新模式,更好為(wei) 工業(ye) 企業(ye) 提供安全防護服務。

天拓分享|各省工信部門主要領導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合集 

河南工信廳廳長李濤:實施“四大行動” 賦能製造業(ye) 轉型升級

2020年,全省兩(liang) 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53.2、居全國第13位,規上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生產(chan) 設備數字化率、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4.6%、48%、49.6%,較2018年分別提高了3.5、3.3、4個(ge) 百分點。

一、突出政策引導,在落實國家戰略部署中構築產(chan) 業(ye) 發展新環境省委、省政府積極把握促進中部崛起、黃河領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先後製定出台了《河南省智能製造和工業(ye) 互聯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河南省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河南省加快5G產(chan) 業(ye) 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等一係列文件,堅持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同步發力;組織智能製造現場觀摩點評活動,開展年度工作考核,全省上下形成了完善的政策體(ti) 係和有力的工作機製。運用省先進製造業(ye) 發展資金,2018年以來對兩(liang) 化融合重點企業(ye) 和項目累計支持4.17億(yi) 元,有效激發了企業(ye) 轉型動力和創新活力。

二、聚焦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數字化轉型中打造企業(ye) 發展新動能圍繞裝備製造、食品、化工、建材、輕紡等行業(ye) ,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在各領域應用,提升信息化環境下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實施一批智能化改造項目,對在建項目進行梳理和分級入庫,加強項目動態監測和跟蹤服務,推動項目盡快建成、投產(chan) 達效。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實施智能化改造重點項目2334個(ge) 、完成投資2928億(yi) 元。建立省市兩(liang) 級示範體(ti) 係,形成了上下聯動的工作體(ti) 係。累計培育省級智能車間387個(ge) 、智能工廠184個(ge) ,分行業(ye) 選樹智能製造標杆企業(ye) 34家,生產(chan) 效率平均提升38.7%、產(chan) 品質量合格率平均提升11.3%、單位產(chan) 值能耗平均降低20.2%,有效提升了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和盈利能力。

三、打造平台載體(ti) ,在鏈式集群發展中重塑企業(ye) 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在礦山裝備、起重裝備、智能農(nong) 機、智能傳(chuan) 感、植保無人機、盾構裝備、節能環保等領域培育建設了一批行業(y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接入設備產(chan) 品355萬(wan) 台,為(wei) 1.3萬(wan) 家上下遊企業(ye) 及同行業(ye) 企業(ye) 提供了設備預測性維護、生產(chan) 管理優(you) 化、商業(ye) 模式創新等方麵的精準服務。同時,大力實施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專(zhuan) 項行動,麵向全國公開征集66家“企業(ye) 上雲(yun) ”服務提供商,建立集雲(yun) 服務商、本地授權商、雲(yun) 應用商於(yu) 一體(ti) 的“企業(ye) 上雲(yun) ”資源池,引導10.3萬(wan) 家中小企業(ye) 將基礎設施、業(ye) 務係統、設備產(chan) 品向雲(yun) 端遷移,加速了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進程。

四、重構製造模式,在融合創新中拓展企業(ye) 發展新空間先後爭(zheng) 取國家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25個(ge) 、工業(ye) 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8個(ge) ,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9個(ge) 、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yu) 新模式應用項目29個(ge) 、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試點示範項目13個(ge) 、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ye) (項目、平台)10個(ge) ,湧現出一批具有國內(nei) 先進水平的優(you) 勢企業(ye) 。2020年服務類業(ye) 務收入7.8億(yi) 元,實現了由“賣產(chan) 品”向“賣產(chan) 品+服務”轉變。

五、強化宣傳(chuan) 發動,在交流合作中夯實企業(ye) 發展新支撐組織開展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發展深度行、“企業(ye) 上雲(yun) ”深度行、“5G+工業(ye) 互聯網”融合發展深度行等活動,組織行業(ye) 專(zhuan) 家深入18個(ge) 省轄市,宣講融合發展新趨勢、新要求、新政策,累計參與(yu) 企業(ye) 8000多家,有效促進了企業(ye) 負責人思想認識和領導能力提升。舉(ju) 辦中國(鄭州)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創新高峰論壇、中國(鄭州)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創新應用推廣活動、河南省智能製造和工業(ye) 互聯網對接大會(hui) 、中國服務型製造大會(hui) 、兩(liang) 岸智能裝備製造鄭州論壇等活動,搭建政府部門、產(chan) 業(ye) 主體(ti) 、專(zhuan) 家學者交流平台,省內(nei) 外智能裝備生產(chan) 商、智能製造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服務商與(yu) 省內(nei) 企業(ye) 累計達成合作協議和意向500多項,實現了各方互利共贏。

下一步,我們(men) 將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戰略部署,以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為(wei) 重點,培育發展新模式、新業(ye) 態,不斷夯實融合發展基礎支撐,重點實施4大行動:一是重點行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分行業(ye) 研究製定智能化改造推進指南,分行業(ye) 選樹智能製造標杆企業(ye) ,帶動全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轉型。開展智能製造分級評價(jia) 和梯次培育,推動企業(ye) 向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梯次推進、提檔進階。二是工業(ye) 互聯網創新賦能行動。堅持網絡、平台、應用三位一體(ti) 發展,運用5G等技術加快工業(ye) 園區和製造企業(ye) 內(nei) 網升級改造,完善工業(ye) 網絡基礎設施;聚焦數字基礎好、帶動效應強的重點行業(ye) 培育一批細分行業(ye) 和特色領域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麵向製造資源集聚程度高、產(chan) 業(ye) 轉型需求迫切的產(chan) 業(ye) 集群打造一批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大力推動中小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構建穩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的生態體(ti) 係。三是新模式新業(ye) 態培育行動。重點圍繞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ge) 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方向,培育一批基於(yu) 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新模式新業(ye) 態,形成一批細分領域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案例,通過業(ye) 務流程再造和組織機構重構,提升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和盈利能力。四是基礎支撐能力突破行動。堅持一硬、一軟“雙路突破”,加快發展高端數控機床、工業(ye) 機器人、工業(ye) 控製裝備、智能檢測裝備、智能物流裝備等智能製造關(guan) 鍵裝備,引進和培育一批國內(nei) 領先的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和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服務商,為(wei) 融合發展提供支撐服務。

廣西工信廳廳長莫樺:立足“新” 深化“融” 加速“轉” 持續推動工業(ye) 高質量發展

一、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夯實融合發展基礎廣西加快布局數字“新基建”,落實國家軟件發展戰略,以中國—東(dong) 盟信息港建設為(wei) 契機,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為(wei) 主線,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核心基礎軟硬件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一是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快速增長。近年來,隨著數字廣西戰略實施,工業(ye) 互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落地,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快速發展,增速位居全國前列。中盟科技園、中國電子北部灣信息港、北海高新區等集聚區加快建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為(wei) 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二是加速數字產(chan) 業(ye) 培育。2020年,廣西數字經濟總量達7267億(yi) 元,占全區GDP的32.8%,數字經濟企業(ye) 超過11000家,在西部地區排名第4位。三是加快新技術協同創新體(ti) 係建設。組建中國—東(dong) 盟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雲(yun) 端智能創新產(chan) 業(ye) 研究院、區塊鏈創新中心、北部灣大數據交易中心、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聯盟、5G產(chan) 業(ye) 聯盟等一批創新應用機構,進一步推動數字技術協同研發與(yu) 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促進多邊技術合作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

二、以工業(ye) 互聯網為(wei) 重要抓手,持續深化融合發展一是持續完善政策環境。出台廣西《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推進工業(ye) 振興(xing) 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加快推動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加快推動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專(zhuan) 班工作方案》《加快推動工業(ye) 互聯網發展的若幹措施》等一係列政策文件,加強頂層設計,係統推進各項工作,避免各自為(wei) 政和重複建設,形成一盤棋的良好格局,提高融合發展軟實力。二是圍繞重點行業(ye) 差異化融合應用需求,有序推進、精準施策。圍繞機械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金屬新材料等9大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和13條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鏈,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不同行業(ye) 、環節、領域的發展規律,充分考慮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企業(ye) 的需求,鼓勵建設標識解析節點或打造特定行業(ye) 標識解析應用場景,分級落實發展政策與(yu) 配套措施,充分激發企業(ye) 市場主體(ti) 活力。三是形成上下聯動促發展局麵。充分借力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等國家機構支撐優(you) 勢,加強頂層設計和關(guan) 鍵技術突破;成立廣西加快推動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專(zhuan) 班、廣西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聯盟等機構,形成長效、可持續的發展機製;各市通過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舉(ju) 行專(zhuan) 項活動等形式大力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建設,上下聯動、整體(ti) 推動的局麵逐步形成。四是構建良好發展生態。支持國家級核心支撐機構在廣西設立分支機構;建設廣西工業(ye) 互聯網創新體(ti) 驗中心,引進工業(ye) 互聯網生態企業(ye) 入駐;搭建資源池,目前已有79家服務供應商;鼓勵各市至少建成一個(ge) 工業(ye) 互聯網示範園區,完善本地工業(ye) 互聯網生態體(ti) 係。

三、加速數字化轉型,為(wei) 工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支持企業(ye) 利用新技術新應用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轉型升級,聚焦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領域和重大行業(ye) 應用推廣,帶動全麵普及應用,為(wei) 工業(ye) 高質量發展持續提供新動能。一是建立標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每年安排工業(ye) 和信息化專(zhuan) 項資金重點支持工業(ye) 互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數字經濟等項目。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開展13個(ge)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試點示範,441個(ge) 數字廣西標杆,88家智能工廠、17個(ge) 數字化車間、55個(ge) 工業(ye) 互聯網示範的應用典型試點示範項目推廣工作。授予柳州市“廣西工業(ye) 互聯網示範城市”稱號,不斷探索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高端化、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化、新型產(chan) 業(ye) 規模化發展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實施路徑和模式。二是平台建設取得突破,帶動作用凸顯。推動廣西工業(ye) 互聯網(雲(yun) )平台、廣西工業(ye) 互聯網態勢安全感知平台等公共基礎性平台建設;培育汽車、機械、金屬材料、林產(chan) 等優(you) 勢行業(y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通過2年努力,各平台實現50%行業(ye) 上下遊企業(ye) 研發或生產(chan) 協同,80%企業(ye) 供應鏈協同;實施工業(ye) 互聯網新基建項目大會(hui) 戰,建立廣西工業(ye) 互聯網新基建項目庫,持續提升工業(ye) 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能力。上汽通用五菱搭建“數字化供應鏈協同智造雲(yun) 平台”已在供應鏈上推廣應用,覆蓋了700家供應商,累計為(wei) 產(chan) 業(ye) 鏈節約成本超2億(yi) 元。“柳工智能管家雲(yun) 平台”接入工程機械10萬(wan) 餘(yu) 台、采集產(chan) 品參數800多種、故障代碼200多種,能夠提供設備資產(chan) 管理、設備融資租賃等多種應用服務。三是標識解析服務工業(ye) ,促數字化轉型。推動中國—東(dong) 盟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柳州)平台在工業(ye) 領域應用,圍繞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搭建完成了基於(yu) 標識解析體(ti) 係的蔗糖通平台、柳州螺螄粉產(chan) 品認證平台,協同東(dong) 風柳汽、五菱科技、國軒電池、方盛車橋等企業(ye) 實現基於(yu) 二級節點平台的數據互通互認,重點應用在汽車重保件溯源、供應鏈管理、汽車後市場服務、新能源動力電池溯源及智慧充電等場景。

四是積極推進5G在工業(ye) 互聯網中的應用。推動電信運營商,華為(wei) 、中興(xing) 等5G服務商與(yu) 玉柴、華潤水泥、柳鋼、吉利百礦、南寧富士康、廣西中煙、廣西建工、廣西糖業(ye) 等單位開展了5G網絡覆蓋及應用試點工作,項目涵蓋糖業(ye) 、水泥、金屬材料、汽車、機械裝備製造等廣西核心產(chan) 業(ye) 群,上線了一批5G設備溫度測試、5G遠程操控、5G無人駕駛、AI智能視頻、無人機巡檢等有代表性的可複製的應用場景。下一步,一是抓試點,強化引領示範作用。支持新技術、新產(chan) 品的研發應用,推動建設麵向產(chan) 業(ye) 鏈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組織開展行業(ye) 應用示範。鼓勵各地建立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二是抓創新,強化融合價(jia) 值發揮。緊密結合新基建、數字經濟等要求,支持加大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力度、強化工業(ye) 大數據發展與(yu) 管理、提升工業(ye)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快5G融合應用,釋放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三是抓安全,強化風險有效防控。始終把安全擺在首位,貫穿於(yu) 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建設的全過程,深入排查安全風險,發揮信息安全在線監測和態勢感知平台支撐作用,強化數據保護,健全完善各類防控措施,構築數據安全防禦屏障,保障關(guan) 鍵領域安全可控。四是抓培育,加強產(chan) 業(ye) 生態建設。加強政府引導,發揮產(chan) 業(ye) 聯盟、行業(ye) 組織、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的作用,加大培訓力度,加強對政策、標準的宣貫解讀。持續培育和引進一批先進服務提供商,支持國內(nei) 外企業(ye) 在廣西建立本地分支機構,形成良好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生態。

天拓分享|各省工信部門主要領導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合集

河北工信廳副廳長徐科華: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 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一、以國家政策落地見效為(wei) 目標,強化組織推動和政策保障按照國務院文件要求,在全國率先以省政府文件印發了《關(guan) 於(yu) 推動互聯網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發展工業(ye) 互聯網的實施意見》,對全省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國家《關(guan) 於(yu)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印發實施後,我省在全國第二個(ge) 編製出台了具體(ti) 落實意見,提出了未來五年全省兩(liang) 化融合工作的主要任務和發展目標,為(wei) 加快全省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以加快新型基礎設施普遍應用為(wei) 目標,大力推進工業(ye) 互聯網三大體(ti) 係建設至今已建成5G基站2.3萬(wan) 個(ge) ,實現所有市主城區全覆蓋,建設了國家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綜合節點(河北),省內(nei) 電信運營企業(ye) 全部完成骨幹網、城域網、接入網IPv6改造。累計培育各級各類工業(ye) 互聯網平台47個(ge) ,推動海爾、阿裏、浪潮等國家雙跨平台在河北落地,3個(ge) 項目入選工信部工業(ye) 互聯網試點示範;3個(ge) 項目列入國家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工業(ye) 互聯網專(zhuan) 項項目,13個(ge) 平台入選工信部製造業(ye) “雙創”平台試點。首創集工信部所有工控安全要求於(yu) 一體(ti) 的工控係統信息安全試點新模式,連續兩(liang) 年在35個(ge) 試點企業(ye) 開展應急演練,1500家企業(ye) 進行了現場觀摩。

三、以促進企業(ye) 提質增效為(wei) 目標,大力推進“製造業(ye) +互聯網”新模式新業(ye) 態發展培育省級“製造業(ye) +互聯網”新模式應用重點項目714個(ge) ,在促進研發創新、降本增效、質量提升、服務轉型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3個(ge) 企業(ye) 項目入選工信部製造業(ye) 與(yu) 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培育省級數字化車間368個(ge) 、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12個(ge) 。在8個(ge) 重點行業(ye) 開展兩(liang) 化融合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推廣,2200多家企業(ye) 從(cong) 中受益。製定了企業(ye) 上雲(yun) 三年行動計劃,建立了企業(ye) 上雲(yun) 供給資源池,出台了企業(ye) 上雲(yun) 補貼政策,開展47場企業(ye) 上雲(yun) 精準對接活動,覆蓋13個(ge) 市、107個(ge) 省級重點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4家企業(ye) 入選工信部企業(ye) 上雲(yun) 典型案例。2018-2020年河北省工業(ye) 雲(yun) 平台應用率增速居全國第二位。

四、以服務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產(chan) 為(wei) 目標,打通產(chan) 業(ye) 鏈堵點斷點出台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產(chan) 的六項具體(ti) 舉(ju) 措,推出200多項可在疫情防控階段免費使用的雲(yun) 服務產(chan) 品,建設了“河北省工業(ye) 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雲(yun) 服務平台”,發布供求信息2436條,點擊量超410萬(wan) 次。組織開展與(yu) 湖北、河南、京津等省市的產(chan) 業(ye) 鏈對接,69家河北企業(ye) 與(yu) 212家湖北企業(ye) 開展了線上對接;河南雙匯集團、三全集團與(yu) 我省食品企業(ye) 進行了對標交流;搭建了京津冀應急產(chan) 業(ye) 對接雲(yun) 平台,700餘(yu) 家注冊(ce) 用戶累計發布供需信息1524條,點擊量達9.5萬(wan) 人次。舉(ju) 辦“總裁帶貨”直播100餘(yu) 場,觀看人數約2800萬(wan) 人次,銷售額6500萬(wan) 元。與(yu) 京東(dong) 聯合舉(ju) 辦了“618”“雙十一”工業(ye) 品網上促銷活動,設立河北工業(ye) 品促銷專(zhuan) 區,2000多家河北企業(ye) 的25萬(wan) 多種產(chan) 品參與(yu) 活動,銷售額突破68.1億(yi) 元。聯合多家媒體(ti) 舉(ju) 辦河北工業(ye) 企業(ye) 品牌日活動,宣傳(chuan) 省內(nei) 重點企業(ye) 120家,瀏覽量突破230萬(wan) 次。

五、以提升融合發展質量為(wei) 目標,強化服務支撐能力建設全麵開展兩(liang) 化融合水平評估,累計為(wei) 1.3萬(wan) 多家規上企業(ye) 提供了評估報告和發展方向,數量居全國第五,155家企業(ye) 被列為(wei) 國家兩(liang) 化融合管理體(ti) 係貫標試點,數量居全國第六。產(chan) 業(ye) 創新體(ti) 係進一步完善,培育大數據、智能裝備等省級重點實驗室12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32家,培育電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企業(ye) 627家。加快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共有9個(ge) 大型數據中心投入使用,在用服務器規模突破115.5萬(wan) 台,3個(ge) 項目入選國家大數據優(you) 秀產(chan) 品和應用解決(jue) 方案案例。連續5年以“互聯網+”、企業(ye) 上雲(yun) 等主題,組織舉(ju) 辦市縣推進活動,參與(yu) 企業(ye) 兩(liang) 萬(wan) 多人次。組織專(zhuan) 家前往95家規模以上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集群龍頭企業(ye) 開展入企幫扶現場診斷,指導企業(ye) 加快項目實施。

未來五年,河北將積極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一係列戰略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一是加快工業(ye) 互聯網網絡、平台、安全三大體(ti) 係建設。推動國家級平台在河北布局,建立一批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應用創新體(ti) 驗中心,培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生態體(ti) 係。建設完善省級工業(ye) 信息安全通報平台,構建省、市、縣三級的工控係統信息安全應急預案體(ti) 係,提升企業(ye) 工業(ye) 信息安全防護水平和保障能力。二是在重點領域實施九項融合應用工程。加快“製造業(ye) +互聯網”新模式新業(ye) 態應用,帶動和促進生產(chan) 組織模式優(you) 化、資源高效配置和質量效率提升。加快企業(ye) 上雲(yun) 步伐,優(you) 化調整企業(ye) 上雲(yun) 供給資源池,提升供給能力和水平,麵向重點行業(ye) 和產(chan) 業(ye) 集群培育一批上雲(yun) 標杆示範,以點帶麵促進企業(ye) 規模化上雲(yun) 。大力發展工業(ye) 電子商務,在重點行業(ye) 培育供應鏈協同平台,提升產(chan) 業(ye) 集成和協同水平。開展“總裁帶貨”工業(ye) 品網絡銷售活動,通過直播帶貨、企業(ye) 品牌日等方式,加強企業(ye) 和產(chan) 品宣傳(chuan) 力度。根據原材料、裝備、消費品行業(ye) 特點和大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需求,開展“一企一策”幫扶,加快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步伐。三是構建標準、產(chan) 業(ye) 、服務三大融合發展支撐體(ti) 係。在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持續開展兩(liang) 化融合整體(ti) 性評估,編製全省兩(liang) 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推動張北雲(yun) 計算、正定數字經濟、懷來大數據等產(chan) 業(ye) 基地建設,實施20個(ge) 以上數字產(chan) 業(ye) 化重點項目。認真落實國家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發展稅收等優(you) 惠政策,支持開展ITSS推廣和DCMM、CMMI評估認證。加快推進相關(guan) 科研院所在河北落地,積極開展京津冀合作對接,引進京津服務支撐隊伍,提升河北技術服務能力。成立河北省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聯盟、河北省首席信息官聯盟,遴選河北省兩(liang) 化融合專(zhuan) 家庫,鼓勵建設一批聯合實驗室、實訓基地、應用創新中心等服務機構,形成覆蓋全省的服務支撐體(ti) 係。

海南工信廳廳長尹麗(li) 波:把握自由貿易港建設機遇 多措並舉(ju) 推進工業(ye) 互聯網發展

製造業(ye) 是一國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決(jue) 定性力量,縱觀工業(ye) 革命以來全球經濟政治格局演變,任何一個(ge) 強國的崛起都離不開發達的製造業(ye)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蓬勃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加速融合,並逐步進入創新突破、深入滲透、應用推廣的加速期。加快製造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成為(wei) 大國競爭(zheng) 的製高點。工業(ye) 互聯網打造了工業(ye) 全要素、全產(chan) 業(ye) 鏈、全價(jia) 值鏈全麵連接的新型生產(chan) 製造和服務體(ti) 係,是推進製造業(ye) 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關(guan) 鍵力量,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最徹底、最全麵、最深入的新高地。海南省積極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把握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機遇,立足海南工業(ye) 企業(ye) 信息化發展實際,通過支持特色標杆企業(ye) 做大做強、帶動行業(ye) 創新發展的發展路徑,多措並舉(ju) 推進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取得良好成效。

一、加快推動5G建設應用,夯實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基礎海南高度重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超常規加快推進5G建設與(yu) 應用。編製出台《海南省5G網絡站址規劃(2020-2025)指導意見》確定全省5G整體(ti) 規劃,加快建設5G基站,現已建設開通5G物理基站7755個(ge) ,邏輯基站11368個(ge) ,基本實現5G應用場景的全覆蓋。同時,推動海口高新區、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南生態軟件園等重點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5G智慧園區,支持重點工業(ye) 企業(ye) 運用5G等新型網絡技術改造建設企業(ye) 內(nei) 網,在大型工業(ye) 企業(ye) 中加快推進5G+工業(ye) 互聯網的應用,湧現出了係列典型案例。

二、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加快工業(ye) 互聯網創新應用為(wei) 強化工業(ye) 互聯網賦能製造業(ye) ,海南引導製造業(ye) 龍頭企業(ye) 深入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技術應用,推動工業(ye) 互聯網與(yu) 行業(ye) 知識、工業(ye) 模型等製造技術深度融合,湧現出無人巡檢、遠程機器人控製、遠程故障診斷、AGV運輸、環境監測、海量數據采集、沉浸式數字孿生等新場景。 

三、積極引導“企業(ye) 上雲(yun) ”,繁榮工業(ye) 互聯網發展生態海南積極引導“企業(ye) 上雲(yun) ”,開展多次“企業(ye) 上雲(yun) ”政策解讀和培訓,組織16家雲(yun) 服務商為(wei) 1600多家企業(ye) 提供安全高效的雲(yun) 服務,加快大中小企業(ye) 數字化工具普及力度,提升數字化轉型進程,促進企業(ye) “上雲(yun) 用數賦智”,進一步提升企業(ye) 效率和創新能力。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具有實施全麵深化改革和試驗最高水平開放政策的獨特優(you) 勢。總體(ti) 看,雖然海南部分工業(ye) 龍頭企業(ye) 轉型步伐領先,但製造業(ye) 基礎還很薄弱,數字化轉型和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尚處於(yu) 起步階段,與(yu) 國內(nei) 其他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下一步,海南將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深入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精神,把握自由貿易港建設機遇,加快推進智慧海南建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作為(wei) 推動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和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的重要舉(ju) 措,積極引導企業(ye) 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在各個(ge) 重點行業(ye) 創新應用,持續提升關(guan) 鍵業(ye) 務環節數字化智能化的企業(ye) 比例,加速工業(ye) 互聯網的深度應用,逐步形成龍頭企業(ye) 帶動效應和產(chan) 業(ye) 集群規模效應,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新模式新業(ye) 態培育等方麵創新發展,使工業(ye) 互聯網賦能更多的工業(ye) 企業(ye) ,助力海南製造業(ye) 轉型升級。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工業(ye) 互聯網世界公眾(zhong) 號,版權歸原著所有(無法查證版權的或未注明出處的均來源於(yu) 網絡搜集),由【天拓四方】公眾(zhong) 號推薦閱讀,轉載內(nei) 容用於(yu) 信息傳(chuan) 播,不會(hui) 用於(yu) 商用,且文章觀點不代表天拓四方觀點和立場。內(nei) 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負責。如涉侵權請微信聯係刪除,謝謝。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