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院長餘曉暉:工業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方法論,形成新優化範式——天拓分享
發布日期:
2021-10-18

在9月11日舉(ju) 辦的信息化百人會(hui) 2021年峰會(hui) 主論壇上,信息化百人會(hui) 成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餘(yu) 曉暉出席並作題為(wei) 《新形勢下的數字經濟與(yu) 數字化發展》的主題演講。以下為(wei) 演講內(nei) 容節選,整理自中國信息化百人會(hui) 。

核心觀點:

1、“數據驅動+行業(ye) 機理與(yu) 知識”的優(you) 化範式是數字化轉型的一個(ge) 基本範式和方法論。這種優(you) 化範式體(ti) 現在設備、車間、企業(ye) 和跨企業(ye) 等不同層麵的輸出,可以形成創新範式的變革、產(chan) 品體(ti) 係的智能化、生產(chan) 模式的自動化,還有資源組織方式,包括商業(ye) 模式的創新,從(cong) 而構建當前數字化轉型的一些基本麵。

2、我國多層次係統化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已經形成,從(cong) 商業(ye) 模式上來看主要分為(wei) 兩(liang) 種,一種是麵向行業(ye) 高價(jia) 值用戶。第二種是麵向中小企業(ye) 的共性服務,基本上是幫助中小企業(ye) 解決(jue) 信息化補課的部分。

3、2018-2021年信通院對150家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企業(ye) 進行測試,發現平台能力整體(ti) 還有待提升,更大的商業(ye) 模型的建立處在一個(ge) 爬坡過程中。

4、如果把全球工業(ye) 和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做一個(ge) 總結,其實會(hui) 發現它非常多元化,這跟消費型互聯網平台有很大不同,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聚焦在某些特定領域及多領域,功能豐(feng) 富性和覆蓋深度遠遠高於(yu) 當前的消費型平台。在實體(ti) 經濟中塑造平台經濟,要比消費性領域裏難很多,因為(wei) 有大量的行業(ye) 壁壘和門檻需要去推動。

5、在接受@工業(ye) 互聯網研習(xi) 社 專(zhuan) 訪時,餘(yu) 院長表示:當前工業(ye) 互聯網建設推廣取得了良好進展,湧現出15家雙跨平台和100多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平台,平台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一批解決(jue) 方案和應用案例不斷湧現,平台企業(ye) 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工業(ye) 互聯網供給側(ce) 取得進展,源於(yu) 三方麵原因:一是供給側(ce) 企業(ye) 源於(yu) 內(nei) 生動力,推出工業(ye) 互聯網解決(jue) 方案。二是需求側(ce) 企業(ye) 基於(yu) 現實需求,拉動平台及解決(jue) 方案創新。三是各級政府因利勢導,加快平台及解決(jue) 方案發展。

中國信通院院長餘(yu) 曉暉:工業(ye) 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方法論,形成新優(you) 化範式——天拓分享

工業(ye) 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方法論

回到工業(ye) 互聯網,關(guan) 於(yu) 數字化轉型和過去的信息化、智能化之間有怎樣的關(guan) 係?基本上我覺得本質上是一樣的,隻不過我們(men) 處在一個(ge) 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新發展階段上,個(ge) 人認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這包含兩(liang) 方麵:

一方麵是指每個(ge) 傳(chuan) 統行業(ye) ,無論是製造業(ye) 還是醫療或其他方麵,都有本行業(ye) 的機理、模型和知識,這部分數字化轉型的要義(yi) 是這些知識如何自動化。

第二方麵是當前的數據。不管是來源於(yu) 物理世界還是IT係統,當前有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形成數據驅動優(you) 化模型。任何一方麵都無法解決(jue) 很多問題,但當把這兩(liang) 方麵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其實構成了一個(ge) 新的優(you) 化範式。我認為(wei) “數據驅動+行業(ye) 機理與(yu) 知識”的優(you) 化範式是數字化轉型的一個(ge) 基本範式和方法論。從(cong) 數字化和過去的自動化、信息化區別來看,過去的自動化、信息化是以流程為(wei) 核心,是流程的自動化。當前講的是流程數據化基礎上加知識的自動化驅動模型,這是一個(ge) 思考角度。

中國信通院院長餘(yu) 曉暉:工業(ye) 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方法論,形成新優(you) 化範式——天拓分享

設備、車間、企業(ye) 和跨企業(ye) 等不同層麵的輸出,可以形成創新範式的變革、產(chan) 品體(ti) 係的智能化、生產(chan) 模式的自動化,還有資源組織方式,包括商業(ye) 模式的創新,從(cong) 而構建當前數字化轉型的一些基本麵。

關(guan) 於(yu) 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的應用探索方麵,信通院統計顯示,裝備製造業(ye) 仍然是工業(ye) 互聯網應用最廣泛的行業(ye) ,在工業(ye) 互聯網應用樣本中占比大概接近一半。原材料行業(ye) 應用呈現緩步增長。其中,石化、鋼鐵應用進展較快,占原材料主要行業(ye) 應用的77%,鋼鐵行業(ye) 應用占比增長幅度最高,達3%,這一行業(ye) 除了工藝上的一些改進方麵,很大程度上會(hui) 做全產(chan) 業(ye) 鏈的優(you) 化,因此工業(ye) 互聯網應用較多。

第三是消費品部分,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定製化,實現柔性化需求。此外,工業(ye) 互聯網向非製造領域延伸。能源電力在非製造領域占比超過60%,其數字化設施與(yu) 能力較為(wei) 健全,為(wei) 應用落地奠定較好基礎。生物醫藥、港口、水務等領域應用占比均有小幅增長。所以工業(ye) 互聯網基本上是包括工業(ye) 、製造業(ye) 和各個(ge) 行業(ye) 在內(nei) ,數字化轉型的一個(ge) 基本途徑。

數字平台:從(cong) 消費性互聯網到工業(ye) 互聯網

中國信通院院長餘(yu) 曉暉:工業(ye) 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和方法論,形成新優(you) 化範式——天拓分享

關(guan) 於(yu) 數字平台需要考慮平台規範發展的問題,特別是加速用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展先進製造業(ye) 。信通院的統計顯示,2020年全球消費類互聯網平台數量及市值規模(100億(yi) 美元以上)有76個(ge) ,中國占比較多。上圖右側(ce) 是全球工業(ye) /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過去幾年的發展情況,4年的時間增長了2.4倍,其中50%集中在製造業(ye) ,此外,能源、車聯網、智慧城市、醫療健康、零售業(ye) 、農(nong) 業(ye) 、公共服務、供應鏈等各方麵都有。這是兩(liang) 個(ge) 世界,也是一個(ge) 世界,很多時候是可以打通的。

關(guan) 於(yu) 工業(ye) 和產(chan) 業(ye) ,在實體(ti) 經濟中有沒有可能塑造出所謂的平台經濟?其實當前是有待驗證的,在實體(ti) 經濟中塑造平台經濟,要比消費性領域裏難很多,因為(wei) 有大量的行業(ye) 壁壘和門檻需要去推動。

如果把全球工業(ye) 和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做一個(ge) 總結,其實會(hui) 發現它非常多元化,這跟消費型互聯網平台有很大不同,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聚焦在某些特定領域及多領域,功能豐(feng) 富性和覆蓋深度遠遠高於(yu) 當前的消費型平台。它包含專(zhuan) 業(ye) 技術平台、資源對接平台、製造運營優(you) 化平台、用戶服務平台等,還有很多共性的平台,以及像華為(wei) 這樣的通用IT賦能平台,類型多樣。 

工信部公示過15家2020年工業(ye) 互聯網雙跨平台,目前,在相關(guan) 政策支持下,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數量快速增加,目前已有600餘(yu) 家平台,其中包括100個(ge) 以上具有行業(ye) 特色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多層次係統化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已經形成。從(cong) 商業(ye) 模式上來看主要分為(wei) 兩(liang) 種,一種是麵向行業(ye) 高價(jia) 值用戶。第二種是麵向中小企業(ye) 的共性服務,基本上是幫助中小企業(ye) 解決(jue) 信息化補課的部分。

2018-2021年信通院對150家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企業(ye) 進行測試,基本情況是,通用PaaS和工業(ye) 大數據等相對通用的能力總體(ti) 掌握程度較好,平均一半的平台能夠具備;邊緣能力逐步提升,其中連接能力具備程度較好,邊緣分析、邊雲(yun) 協同等剛剛起步;工業(ye) 數據管理作為(wei) 一項平台的基礎性能力,總體(ti) 掌握程度並不理想;模型管理情況各異,基礎性模型管理和數據科學模型的具備度相對較好,研發模型、機理模型和數字孿生的支持能力總體(ti) 偏低;人機交互、圖形化編程和應用市場能力掌握程度也總體(ti) 偏低;平台能力整體(ti) 還有待提升,更大的商業(ye) 模型的建立處在一個(ge) 爬坡過程中。

三個(ge) 方麵助推我國工業(ye) 互聯網供給側(ce) 發展(以下內(nei) 容節選自@工業(ye) 互聯網研習(xi) 社創始人劉成軍(jun) 新書(shu) 《價(jia) 值重構:讀懂工業(ye) 互聯網發展邏輯》(擬)深度訪談餘(yu) 曉暉院長的篇章)

劉成軍(jun) :2018-2021年,無論是政策培育,還是市場驅動、資本助力,都在豐(feng) 富供給端(如平台/網絡/安全/數字化服務商)的能力,比如曾出現的“平台熱”現象,您如何看待工業(ye) 互聯網供給端這幾年的變化?

餘(yu) 曉暉:正如您所說,當前工業(ye) 互聯網建設推廣取得了良好進展,湧現出15家雙跨平台和100多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平台,平台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一批解決(jue) 方案和應用案例不斷湧現,平台企業(ye) 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工業(ye) 互聯網供給側(ce) 取得進展,源於(yu) 三方麵原因:

一是供給側(ce) 企業(ye) 源於(yu) 內(nei) 生動力,推出工業(ye) 互聯網解決(jue) 方案。不同領域企業(ye) 布局工業(ye) 互聯網,均有較強的內(nei) 生動力和推進路徑。例如,工業(ye) 軟件企業(ye) 希望以平台為(wei) 載體(ti) 變革原有產(chan) 品體(ti) 係,實現新型軟件產(chan) 品的敏捷開發、降低交付二次開發成本,通過SaaS化訂閱服務持續拓展市場;工業(ye) 製造企業(ye) 希望通過工業(ye) 互聯網打破企業(ye) 內(nei) 部信息孤島,並將這一過程中積累的能力轉化為(wei) 對外服務,尋求數字經濟下新的競爭(zheng) 能力;信息技術企業(ye) 希望通過打造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品及解決(jue) 方案,布局製造、能源、采礦等產(chan) 業(ye) 互聯網領域,推動自身業(ye) 務轉型。

二是需求側(ce) 企業(ye) 基於(yu) 現實需求,拉動平台及解決(jue) 方案創新。隨著市場競爭(zheng) 日趨激烈,需求側(ce) 企業(ye) 需要建立更為(wei) 敏捷的企業(ye) 信息化架構,應對用戶需求的快速變化,需要充分挖掘數據價(jia) 值,實現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的提質降本增效。作為(wei) 數據匯聚和應用創新的載體(ti) ,工業(ye) 互聯網在製造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中發揮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製造企業(ye) 也不斷在挖掘應用需求和典型場景,從(cong) 而推動了工業(ye) 互聯網的創新突破。

三是各級政府因利勢導,加快平台及解決(jue) 方案發展。近年來,從(cong) 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圍繞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紛紛出台了工業(ye) 互聯網的頂層設計和配套政策,為(wei) 其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政策引導。具體(ti) 來看,通過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雙跨平台遴選、試點示範項目、競賽及大會(hui) 活動等舉(ju) 措,持續推動工業(ye) 互聯網技術創新、落地應用,完善發展生態,形成了當前工業(ye) 互聯網供給側(ce) 發展的良好態勢。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