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將有效發揮工業互聯網數據價值
發布日期:
2021-10-26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保持製造業(ye) 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ti) 經濟根基。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業(ye) 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推動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升級”。

近日,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數據管理與(yu) 應用研究所所長、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負責人、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田野接受新華網專(zhuan) 訪,他認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已經成為(wei) 影響工業(ye) 經濟發展和工業(ye) 安全保障的重要生產(chan) 要素,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的建立將有效發揮工業(ye) 互聯網數據價(jia) 值,進而幫助我國有效應對產(chan) 業(ye) 鏈外遷和斷鏈風險,強化我國產(chan) 業(ye) 鏈抗衝(chong) 擊的能力以及助推中小企業(ye) 實現數字化轉型。

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是重要的生產(chan) 要素

國家高度重視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自2017年《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ye) ”發展工業(ye) 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隨著我國製造業(ye) 數字化進程不斷邁進,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已經成為(wei) 影響工業(ye) 經濟發展和工業(ye) 安全保障的重要生產(chan) 要素。2019年10月,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首次將“數據”作為(wei) 生產(chan) 要素提出。2020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構建全國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ti) 係的指導意見》,要“支持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標準建設”。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係列指示精神,2019年6月3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黨(dang) 組審議通過《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方案》,明確由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開展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及管理工作。

據田野介紹,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采用1+N架構,在北京建設國家中心,基於(yu) “離工業(ye) 最近”的原則,在工業(ye) 企業(ye) 聚集、兩(liang) 化融合基礎比較好的省份建設區域分中心和行業(ye) 分中心。在《“工業(ye) 互聯網+安全生產(chan) ”行動計劃(2021-2023年)》、《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係列文件中,明確要求到2023年底,建設20個(ge) 區域分中心和10個(ge) 行業(ye) 分中心,以及安全生產(chan) 9大行業(ye) 的安全生產(chan) 行業(ye) 分中心建設,基本建成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ti) 係。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作為(wei) 重要基座,為(wei) 區域以及行業(ye) 產(chan) 業(ye) 大腦提供技術與(yu) 數據支撐,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的價(jia) 值挖掘提供基礎,為(wei) 賦能行業(ye) 與(yu) 區域發展提供平台。

我國亟需應對產(chan) 業(ye) 鏈外遷和斷鏈風險

田野認為(wei) ,我國產(chan) 業(ye) 鏈及其所代表的產(chan) 業(ye) 結構,決(jue) 定了我們(men) 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已經占據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隨著工業(ye) 互聯網、5G技術等新信息技術發展,我國互聯網平台、製造業(ye) 發達地區與(yu) 龍頭企業(ye) 身先士卒,在“智能、完整、廣泛”等多個(ge) 層麵提升我國產(chan) 業(ye) 鏈控製力。“雖然我國產(chan) 業(ye) 鏈飛速發展,但仍存在‘大而不強’等問題,當前產(chan) 業(ye) 鏈‘逆向回流’潮流不斷湧現,全球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更聚焦於(yu) 產(chan) 業(ye) 鏈的‘掌控力’,在發達國家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控製下,我國亟需應對產(chan) 業(ye) 鏈外遷和斷鏈風險。”田野說。

具體(ti) 來看,一是產(chan) 業(ye) 鏈運行狀態有待明晰,缺少對產(chan) 業(ye) 鏈重點企業(ye) 管理,無法全麵掌握我國企業(ye) 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產(chan) 業(ye) 鏈整體(ti) 數字化有待提升,我國大部分企業(ye) 仍處於(yu) 數字化發展的初期階段,行業(ye) 內(nei) 數字化差距明顯,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配套企業(ye) 之間還沒有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尚未構建覆蓋全產(chan) 業(ye) 鏈、全生命周期的數據鏈,更無法為(wei) 產(chan) 業(ye) 技術軟件化和平台化提供數據支撐,難以數據貫通實現產(chan) 業(ye) 鏈的延伸與(yu) 控製;三是產(chan) 業(ye) 鏈抗風險能力有待加強,我國產(chan) 業(ye) 鏈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環節,關(guan) 鍵上遊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容易受到製約,將對我國產(chan) 業(ye) 鏈的創新能力造成重大影響。

“特別是當前,我國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能力較弱,供需雙方存在信息壁壘,當出現突發事件時,產(chan) 銷降低抑製下遊短期需求,導致中上遊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庫存積壓、降低產(chan) 能,供給收縮又帶來了下遊的被動收縮,形成惡性循環,給產(chan) 業(ye) 鏈的穩定運行帶來巨大的風險。”田野說。

助力有效發揮工業(ye) 互聯網數據價(jia) 值

據田野介紹,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通過匯聚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網絡、平台、安全相關(guan) 數據,以及各類主體(ti) (政府、企業(ye) 、機構、公眾(zhong) 等)產(chan) 生的與(yu) 工業(ye) 互聯網相關(guan) 的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全麵量化當前我國工業(ye) 的經濟運行形勢,解析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點、問題、特征、趨勢,為(wei) 國家的戰略方針、重大政策措施的製定和實施提供精準數據支撐,為(wei) 有效處理複雜社會(hui) 治理和經濟發展問題提供新的手段,從(cong) 而提高行業(ye) 管控、產(chan) 業(ye) 經濟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

田野認為(wei) ,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的建立,將有效發揮工業(ye) 互聯網數據價(jia) 值。首先,有效推動工業(ye) 數據分類分級,從(cong) 工業(ye) 企業(ye) 研發、生產(chan) 、運維、管理、外部及平台企業(ye) 運營等角度,以數據對企業(ye) 生產(chan) 、行業(ye) 發展、覆蓋區域、公眾(zhong) 利益、國民經濟、社會(hui) 秩序等影響程度,形成工業(ye) 數據分類分級指南,指導企業(ye) 提升工業(ye) 數據管理能力,促進工業(ye) 數據的使用、流通與(yu) 共享,釋放數據潛在價(jia) 值。

其次,充分發揮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ti) 係公共服務屬性,提供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治理、溯源、保護等能力,為(wei) 工業(ye) 數據處理、分析、共享、交易提供技術支撐,為(wei) 數據安全提供保障,為(wei) 數據價(jia) 值的深度挖掘保駕護航。

第三,形成以創新為(wei) 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據價(jia) 值挖掘能力,充分結合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應用場景與(yu) 數據挖掘相結合,推動智能化生產(chan) 、個(ge) 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網絡化協同、虛實化管理等數據應用,為(wei) 數據創造價(jia) 值開辟廣闊的空間,進一步推動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

助力中小企業(ye) 完成數字化轉型

中小企業(ye) 是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當前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中小企業(ye) 發展仍存在平台經濟壟斷、數字化基礎薄弱、轉型意願不強等關(guan) 鍵問題。

田野認為(wei) ,通過建設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ti) 係,將有效助推中小企業(ye) 完成數字化轉型:一是可以打破固有平台經濟的壟斷局麵,打造中小企業(ye) 工業(ye) 互聯網公共服務平台,有效降低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門檻,向中小企業(ye) 提供“提成本、快部署、易運維和強安全”的輕量化應用,賦能中小企業(ye) 快速形成自身數字化能力。

二是可以推動中小企業(ye) 智能化改造和上雲(yun) 用雲(yun) ,快速提升中小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性,構建產(chan) 業(ye) 雲(yun) 圖,開展中小企業(ye) 運行監測,助力打造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全麵提升我國中小企業(ye) 整體(ti) 質量和能力。

三是可以加速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打造以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ti) 係為(wei) 核心的中小企業(ye) 產(chan) 業(ye) 生態,形成大企業(ye) 建能力、中小企業(ye) 用能力的協同發展機製,實現知識的顯性化、軟件的智慧化、經驗的模塊化,補齊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能力短板。

四是可以為(wei) 緩解中小企業(ye) 融資難題提供新思路,依托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數據資源和積累能力,構建“全國-地方-園區”三級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融合作體(ti) 係,創新基於(yu) 生產(chan) 運營實時數據的信用評估、風險控製產(chan) 品,建立中小企業(ye) 無抵押、純信用、線上辦理、快速審批的一站式融資服務試點。

強化我國產(chan) 業(ye) 鏈抗衝(chong) 擊的能力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還將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監測和分析發揮重要作用。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正基於(yu) 工業(ye) 互聯網數據,係統梳理我國產(chan) 業(ye) 鏈發展現狀並全麵提升我國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水平,進而強化我國產(chan) 業(ye) 鏈抗衝(chong) 擊能力。

據田野介紹,一是分行業(ye) 、分區域梳理產(chan) 業(ye) 鏈基礎信息,通過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地方政府等方式,建立產(chan) 業(ye) 鏈重點企業(ye) 庫,“以點及線”匯聚重點行業(ye) 、重點區域產(chan) 業(ye) 鏈數據資源,依托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聚線成麵”探索開展跨產(chan) 業(ye) 鏈數據分析,逐步構建產(chan) 業(ye) 鏈數據資源池,形成科學、合理的產(chan) 業(ye) 鏈全景圖,全麵掌握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企業(ye) 數量、分布、產(chan) 能等基本情況。

二是開展產(chan) 業(ye) 鏈運行監測,在產(chan) 業(ye) 鏈數據資源池和產(chan) 業(ye) 鏈全景圖基礎上,建立重點行業(ye) 產(chan) 業(ye) 鏈運行監測係統,實時匯聚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企業(ye) 生產(chan) 、倉(cang) 儲(chu) 、訂單、物流數據,形成貫穿產(chan) 業(ye) 鏈的數據鏈條,對產(chan) 業(ye) 鏈上的數據進行更深層的分析,提升對產(chan) 業(ye) 鏈運行情況的預測、監測、評估和預警能力,加強我國對產(chan) 業(ye) 鏈的控製能力。

三是推動產(chan) 業(ye) 鏈數據互聯互通,以產(chan) 業(ye) 鏈為(wei) 主線,以工業(ye) 互聯網為(wei) 抓手,以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為(wei) 牽引,製定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有針對性的開展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數字化轉型。探索建立汽車、電子製造、家電等重點行業(ye) 產(chan) 業(ye) 鏈數據空間,製定產(chan) 業(ye) 鏈數據分類分級標準和數據合作共享機製,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以及跨產(chan) 業(ye) 間的數據交換和共享,逐步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的互聯互通。

四是創新產(chan) 業(ye) 鏈數據應用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挖產(chan) 業(ye) 鏈數據價(jia) 值,建立重點產(chan) 業(ye) 鏈工業(ye) 互聯網公共服務平台,針對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構建產(chan) 業(ye) 發展評估、工業(ye) APP、解決(jue) 方案展示、供需對接、產(chan) 融、產(chan) 教等係列公共服務,助力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

五是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鏈結構布局,分析產(chan) 業(ye) 鏈運行數據,填平補齊產(chan) 業(ye) 鏈短板,針對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提前布局產(chan) 能儲(chu) 備,探索建立增產(chan) 、擴產(chan) 、轉產(chan) 模式。在“補鏈”的同時,推動產(chan) 業(ye) 鏈“延鏈”。

六是提升產(chan) 業(ye) 鏈創新能力,指導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科研院所共同成立汽車、醫療醫藥等重點產(chan) 業(ye) 工業(ye) 互聯網聯合創新中心,發揮龍頭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帶動作用,利用工業(ye) 互聯網技術賦能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形成持續創新的“生態驅動”,帶動新產(chan) 品、新服務、新業(ye) 態、新模式,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chan) 業(ye) 鏈,推動產(chan) 業(ye) 鏈“強鏈”。

來源:新華社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