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選型是工程技術人員根據前期項目分析和項目難點的預期來選擇合適PLC,有一定的原則是需要遵循的,所以今天我們(men) 技術經理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主要依據的原則都是哪些?
1、先特殊後一般原則
根據工程經驗,大多數工程項目中製約PLC選型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幾個(ge) 關(guan) 鍵點上,所以應遵循先特殊後一般的原則選擇PLC。
所謂特殊即項目有哪些特殊的控製要求,不同控製類型有著不同的首要製約因素。如順序控製中,CPU的程序容量和I/O點的擴展能力為(wei) PLC選型的主要因素。過程控製中,則以控製模擬量的數量和模擬量的精度作為(wei) 出發點進行選型。在較為(wei) 簡單的運動控製中,PLC需要接收來自現場編碼器送回的位置信號並相應地發出一定頻率的脈衝(chong) 來控製伺服電機,因此PLC處理數據的速度、輸入端接收高速脈衝(chong) 的能力和輸出端高速脈衝(chong) 的發送能力將成為(wei) PLC選型的首要因素。而在大型複合項目中,需使用不同的PLC組網,因此PLC支持的網絡類型則成為(wei) PLC選型的首要因素。
工程技術人員需按照本項目的核心需求,將不同的控製要求按照從(cong) 特殊到一般的順序進行排列,如此選型將事半功倍,更可降低工程的整體(ti) 難度。
2、由下至上原則
由下至上原則的目的是將PLC選型的性價(jia) 比更大化。目前多數廠家的PLC產(chan) 品分成多個(ge) 係列。當工程技術人員選型時,按照第一步從(cong) 特殊到一般的選型順序,從(cong) 更低款PLC開始,逐一對照性能參數。當發現不滿足要求時,考慮較高一款產(chan) 品。以此類推,直至選取全部滿足要求的PLC型號。如若由上至下選型,則會(hui) 使PLC功能浪費,造成大馬拉小車。
3、PLC開關(guan) 量輸入/輸出單元的選擇
PLC的開關(guan) 量輸入點是用來接受現場傳(chuan) 感器所輸入的電平信號,開關(guan) 時輸出點的作用根據內(nei) 部的控製信號來驅動外部負載。
(1)開關(guan) 量輸入端子的選擇。現在市麵上PLC輸入點均為(wei) 晶體(ti) 管輸入,使用者隻需要根據前期預估的輸入點數量選擇即可。但是這裏需要注意,因PLC端接線類型不同,分別有NPN和PNP兩(liang) 種輸入方式,其意義(yi) 是輸入端是以低電平有效還是以高電平有效,一旦確定輸入端的接線類型,則需選用相同類型輸入的傳(chuan) 感器,即NPN和PNP型的傳(chuan) 感器不能共用一個(ge) PLC的輸入端子。
現在市麵上PLC輸入端子多為(wei) 直流24V的輸入電壓,如果需要其將他電壓規格的傳(chuan) 感器接入到PLC,需用繼電器做相應的隔離,保證接入PLC輸入端的信號為(wei) 直流24V電壓。
(2)開關(guan) 量輸出端子的選擇。PLC開關(guan) 量輸出點的類型主要為(wei) 繼電器型輸出和晶體(ti) 管輸出兩(liang) 種。
1)繼電器輸出型。繼電器輸出負載能力好,能夠短時間承受較高過電壓和過電流,有較強的隔離作用。但是由於(yu) 繼電器內(nei) 部為(wei) 機械觸點,動作壽命有限,所以隻能用於(yu) 連接動作頻率較低且不需要高速脈衝(chong) 輸出的場合。
2)晶體(ti) 管輸出型。晶體(ti) 管型輸出是以通過控製其內(nei) 部三極管的導通為(wei) 手段,來達到控製輸出端子通斷目的,並且其內(nei) 部並沒有機械觸點結構,所以相比於(yu) 繼電器輸出觸點,晶體(ti) 管輸出觸點壽命長,動作頻率高,不易損壞,缺點為(wei) 負載能力較差。
3)開關(guan) 量輸出端子選型的注意事項
① 類似於(yu) 輸入端,晶體(ti) 管輸出端子也分為(wei) NPN型和PNP型兩(liang) 種。一旦型號確定則隻能按照同種接線方式連接負載。
② 在實際應用中,建議工程技術人員多選用晶體(ti) 管輸出型PLC,並在輸出端使用繼電器連接外部負載,形成對於(yu) 下遊負載設備的電氣隔離,這樣的組合綜合了晶體(ti) 管壽命長和繼電器負載能力強的優(you) 點。如果現場出現電氣故障,PLC輸出端子將會(hui) 因受到隔離繼電器保護而免受損壞,隻需要更換損壞的繼電器即可。而一旦繼電器輸出型PLC端子損壞,將無法修複損壞端子。
4、先內(nei) 置後擴展原則
隨著PLC的不斷更新換代,特別是小型機功能的不斷增強,PLC單機已內(nei) 置了許多擴展模塊的功能,如模擬量功能,通信功能等。因此,選型時盡可能選用內(nei) 置功能多的PLC,既降低了成本,又節省控製櫃空間,更可以簡化設置和編程工作量。
5、PLC選型冗餘(yu) 量的把握
由於(yu) 前期預估、現場施工改動和後期維護升級的需要,PLC選型需考慮一定的冗餘(yu) 量。主要考慮I/O點的數量,較小的工程控製在20%的冗餘(yu) 範圍;較大的工程控製在5%~10%。其它如模擬量,通信和總線功能的冗餘(yu) 問題,需工程技術人員根據現場硬件配置靈活把握,如果控製功能均為(wei) PLC內(nei) 置的,則需更換高一級單機PLC;若控製功能是通過擴展模塊實現的,則考慮冗餘(yu) 時僅(jin) 需更新相應模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