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e) 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及方法論。把人工智能、大數據用於(yu) 分析製造工藝目前是非常新的探索,通過工業(ye) 互聯網和平台,提高全產(chan) 業(ye) 鏈全要素生產(chan) 率和交易資源配置效率,這是目前做的很重要的嚐試。”11月27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在“《財經》年會(hui) 2022:預測與(yu) 戰略”上表示。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
據測算,2020年,全球47個(ge) 國家數字經濟增加值同比名義(yi) 增長3.0%,占GDP比重為(wei) 43.7%(GDP同比名義(yi) 增速-2.8%),比GDP增速高5.8個(ge) 百分點。全國2020年工業(ye) 數字經濟占行業(ye) 增加值比重達到21.0%,較2018年提高2.7個(ge) 百分點。餘(yu) 曉暉指出,中國既有最先進與(yu) 國際領先企業(ye) 一致的智能化升級探索,也有大量中小企業(ye) 在做信息化、數字化補課,企業(ye) 內(nei) 、企業(ye) 間以及整個(ge) 產(chan) 業(ye) ,都存在諸多探索方向和路徑。他強調,5G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與(yu) 應用部署可能會(hui) 帶來工業(ye) 網絡、工業(ye) 產(chan) 線、工業(ye) 生態的變革,將激活更深層麵的變革創新。
他分析,從(cong) 目前的工業(ye) 互聯網實踐看,裝備製造業(ye) 比較聚焦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通過研發與(yu) 服務創新提升綜合價(jia) 值;原材料行業(ye) 則重視安全生產(chan) 和能耗優(you) 化,同時也關(guan) 注技術創新和平台化交易能力提升;輕工行業(ye) 則更注重生產(chan) 運營協同與(yu) 模式創新滿足客戶個(ge) 性化需求。
在餘(yu) 曉暉看來,雖然還需要長時間努力,但目前“5G+工業(ye) 互聯網”已初步展現變革性的賦能意義(yi) 。當前5G的大部分應用是“增量創新、邊緣變革”,從(cong) 外圍開始引入,不改變現有生產(chan) 體(ti) 係下實現變革,如應用比較廣泛的“5G+機器視覺”是在以前主要不用網絡和數字技術的檢測環節利用5G和人工智能實現了生產(chan) 率大幅度提升。下一步5G URLLC(超可靠低延遲通信)的成熟是重要的驅動力,將更好分階段匹地配各類工業(ye) 應用需求,激活更深層麵的變革創新。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方麵,通過測試發現其核心功能提升顯著。其中,低代碼+新型人機交互、工業(ye) 模型稟賦、數字孿生、邊緣能力成為(wei) 平台迭代升級的重要方向。不過,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技術複雜且迭代更新快,還需要在提升商業(ye) 盈利能力、平衡平台通用化解決(jue) 方案與(yu) 定製化工業(ye) 場景服務、探索數據流轉及平台間能力互補和資源協同方麵不斷努力。
關(guan) 於(yu) 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的下一步發展,餘(yu) 曉暉表示,重點在於(yu) 融合應用、基礎設施、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生態、安全保障和數字治理等方麵。就技術賦能而言,5G、人工智能、邊緣計算、AR/VR、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融入將帶來巨大創新與(yu) 變革。
在產(chan) 業(ye) 升級方麵,產(chan) 業(ye) 基礎體(ti) 係中的工業(ye) 裝備、自動化、工業(ye) 軟件、行業(ye) 機理和知識的差距仍是長期的基礎性挑戰,需要長期不懈追趕;同時,5G、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也將帶來新的機遇。在轉型載體(ti) 上,工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的重要性更趨突出。在數字平台領域,未來需要打造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
目前,全球各國都在工業(ye) /產(chan) 業(ye) 數據空間領域積極探索。歐盟正在建設以工業(ye) 數據空間為(wei) 核心的生態體(ti) 係,推動數據安全共享流通,加強數據主權。中國信通院也發起了工業(ye) 數據空間·生態鏈夥(huo) 伴計劃,建設了麵向3D模型可信共享流通的工業(ye) 數據空間測試床。“深耕細作,推廣普及,全麵推進數字化轉型,我們(men) 新的5G、人工智能技術會(hui) 帶來巨大的變革,但是和工業(ye) 的結合需要克服很多瓶頸,還是個(ge) 長期的過程。”餘(yu) 曉暉說。
以下為(wei) 發言實錄:
餘(yu) 曉暉:各位專(zhuan) 家、院士,各位嘉賓,下午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前不久的政治局學習(xi) 講話中指出,要推動製造業(ye) 、服務業(ye) 、農(nong) 業(ye) 等產(chan) 業(ye) 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當前有一個(ge) 全球共識是,數字化轉型在加快。去年全球47個(ge) 國家數字經濟增加值同比名義(yi) 增長為(wei) 3%,而同期全球GDP的增速為(wei) -2.8%,數字經濟的增速比GDP要高5.8個(ge) 百分點。另一方麵,新冠疫情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全球的數字化進程。
全球的數字化轉型,這裏有一個(ge) 簡單的框架圖,數字化轉型對於(yu) 企業(ye) 而言,其基本的目標,還是服務於(yu) 企業(ye) 發展的基本麵,因此數字化轉型的框架設計要考慮如何圍繞公司戰略製定數字化願景目標,圍繞企業(ye) 經營目標構建數字化轉型績效指標,在此前提下構建數字化轉型能力。數字化轉型涵蓋企業(ye) 的業(ye) 務、運營和組織,是產(chan) 品服務形態、生產(chan) 運營方式、產(chan) 業(ye) 組織方式和商業(ye) 模式的全方位係統性變革,通過數字化轉型變革創新範式、優(you) 化產(chan) 業(ye) 資源配置方式,從(cong) 而帶來新價(jia) 值增長與(yu) 效率提升,更好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
工業(ye) 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和路徑,我們(men) 過去做的工業(ye) 互聯網參考的架構2.0反映了其中的的核心機理,其本質是數據驅動的智能優(you) 化閉環,通過對工業(ye) 係統實時數據的采集、傳(chuan) 輸、處理、分析、決(jue) 策與(yu) 反饋控製,並與(yu) 工業(ye) 知識相結合,形成複合型的新優(you) 化範式,不斷改進物理世界的運行效率,變革業(ye) 務體(ti) 係、生產(chan) 模式、運營方式、商業(ye) 方式和創新範式的變化,從(cong) 而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創造更大的價(jia) 值。
目前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實踐的情況是,第一,目前企業(ye) 多集中在解決(jue) 生產(chan) 管控痛點和運營優(you) 化階段,,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生產(chan) 過程管控的應用比例是最高的,加上運營管理,約占60%。第二,產(chan) 品、服務與(yu) 商業(ye) 模式創新、產(chan) 業(ye) 組織變革是重要方向,但還處在一個(ge) 比較初級的階段。第三,對於(yu) 中國來說,補課、提升和創新升級是並行的,雖然生產(chan) 過程管控中中國和跨國企業(ye) 是差不多的比例,但是內(nei) 涵有不少差異,中國有最新最先進的智能化升級探索,也有大量的中小企業(ye) 在做信息化數字化補課,補課提升和創新升級並行。第四,工業(ye) 互聯網的實踐可以從(cong) 企業(ye) 內(nei) 、企業(ye) 間和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等不同路徑切入。目前,我國的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場景非常豐(feng) 富多元化,未來幾年將形成更為(wei) 清晰的數字化轉型模式
裝備製造業(ye) 的應用情況,聚焦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通過研發與(yu) 服務創新提升綜合價(jia) 值。可以看到,圍繞產(chan) 品的研發設計與(yu) 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裝備行業(ye) 做的比較多的,是工業(ye) 平均水平2倍以上,涵蓋從(cong) 設計、生產(chan) 、裝配、售後等全方麵提升綜合效率。同時產(chan) 品工藝研發占比12%,產(chan) 品設計與(yu) 仿真、工藝與(yu) 輔助製造、產(chan) 品試製與(yu) 驗證應用占比為(wei) 全工業(ye) 行業(ye) 最高。最新發展方麵,通過新技術提升產(chan) 品工藝研發的虛擬化智能化水平,如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數字孿生縮短研發周期、降低試驗成本。同時,依托智能化裝備打造用戶入口,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新型技術服務體(ti) 係,裝備製造業(ye) 在運維服務環節的應用占比為(wei) 全工業(ye) 行業(ye) 最高,可為(wei) 產(chan) 品提供智能運行保障等增值服務。
原材料行業(ye) ,重視安全生產(chan) 和能耗優(you) 化,並逐步關(guan) 注技術創新和平台化交易能力提升。目前看,能耗排放優(you) 化、設備安全生產(chan) 管控是最主要環節,總體(ti) 來看,原材料行業(ye) 工藝複雜、危險性高、環保壓力大,應用側(ce) 重生產(chan) 過程管控,占比近64%;能耗排放和設備管理應用為(wei) 各行業(ye) 最高,基於(yu) 數據分析監測和優(you) 化關(guan) 鍵設備運行與(yu) 耗能情況;全行業(ye) 35%的安全生產(chan) 案例來自原材料,主要應用AI等技術對現場和園區進行安全感知識別。最新進展方麵,一是應用新技術開展製造工藝等核心技術與(yu) 原理突破,工藝輔助製造提升近2%,為(wei) 全行業(ye) 最高,通過AI/大數據分析優(you) 化製造工藝,提升產(chan) 品質量。二是通過平台提高交易資源配置效率和全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率,通過電商平台、產(chan) 業(ye) 鏈平台等解決(jue) 原材料行業(ye) 產(chan) 能不均衡、產(chan) 品同質化、市場難拓展等瓶頸。某種程度上中國的原材料工業(ye) 如鋼鐵石化等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非常高,但全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率不見得那麽(me) 高,這是優(you) 化提升的一個(ge) 方向。
輕工行業(ye) ,注重生產(chan) 運營協同與(yu) 模式創新滿足客戶個(ge) 性化需求。可以看到,行業(ye) 聚焦於(yu) 生產(chan) 經營全環節的柔性能力,它追求的是如何敏捷地響應市場的迭代和產(chan) 品迭代的需求,這裏麵多環節的協同場景比全工業(ye) 平均水平高1倍左右。新的進展方麵,一是產(chan) 品的工藝研發和用戶的交互的部分在不斷加深通過打通工廠與(yu) 用戶端,快速獲取用戶需求,利用AI、AR/VR等提升用戶全流程參與(yu) 效率和體(ti) 驗。另一方麵,新模式新業(ye) 態逐步成為(wei) 價(jia) 值最大化的關(guan) 鍵,C2M規模化定製和跨領域流通等場景領先。
我們(men) 分析了裝備製造、原材料、輕工這三個(ge) 行業(ye) 的進展,再回到工業(ye) 互聯網如何賦能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我們(men) 近期會(hui) 以藍皮書(shu) 的方式對外發布一個(ge) 研究報告,我們(men) 研究總結,工業(ye) 互聯網賦能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有兩(liang) 個(ge) 主要要求,一是不斷鏈,要實現可控、可替代、組織的靈敏性和柔性,二是高級化,包括創新性、高效性和可持續性。這些要素打開再看會(hui) 發現,工業(ye) 互聯網從(cong) 它的研發設計、供應鏈、生產(chan) 製造過程、營銷服務等所有環節能夠提供平台和工具,比如研發的工具資源和平台、供應鏈的管理、采購、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生產(chan) 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工藝優(you) 化和工序協同,後服務等等,這裏麵有匹配的關(guan) 係和工業(ye) 互聯網所能提供的工具箱。近期我們(men) 將發布報告。
這是一個(ge) 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聯盟做的一個(ge) 白皮書(shu) ,關(guan) 於(yu)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如何賦能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我隻摘了其中兩(liang) 個(ge) 圖,一個(ge) 圖可以看到,超過80%的被調研工業(ye) 企業(ye) 認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對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數字化、智能化、抗風險水平、協同水平和自主可控水平以及融資能力方麵有明顯的作用,70%的已實施工業(ye) 互聯網的企業(ye) 可以顯著提升其對應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突發風險的水平,供應鏈彈性提升效果顯著。這份白皮書(shu) 將在12月份對外發布。
此外我們(men) 還做過一個(ge) 調研,對全國31個(ge) 省的工業(ye) 互聯網應用調研,這裏摘錄了專(zhuan) 用設備製造、通用設備製造企業(ye) 兩(liang) 個(ge) 領域,可以看到,超過70%的實施工業(ye) 互聯網的企業(ye) 實現了較好的增長。我們(men) 測算過去年工業(ye) 數字經濟的比重,2020年較2018年提高了2.7個(ge) 百分點,成效還是比較明顯的。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方麵,先看全球消費性平台情況,消費類互聯網平台的市值到去年底超過了10萬(wan) 億(yi) 美金。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目前規模小,但是全球發展的新方向,今年3月份中央財經委第九次會(hui) 議特別強調了要加速用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展先進製造業(ye) 。我國多層次係統化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的形成,我們(men) 觀察到了國內(nei) 600家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比較有影響力的平台也有100餘(yu) 家,包括跨行業(ye) 跨領域綜合型平台、特定行業(ye) /區域特色型平台、特定技術領域專(zhuan) 業(ye) 型平台等。平台既有聚焦研發設計、工藝優(you) 化、設備生產(chan) 過程管控等內(nei) 部環節,也有聚焦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應用。從(cong) 商業(ye) 模式來說,目前主要是兩(liang) 個(ge) 路徑,一個(ge) 是服務於(yu) 中小企業(ye) ,一個(ge) 是服務於(yu) 行業(ye) 高價(jia) 值用戶。
中國信通院對國內(nei)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進行了幾年的測評,通過測試發現其核心功能提升顯著。測評數據反映了什麽(me) 特點呢,近一年來,低代碼+新型人機交互、工業(ye) 模型稟賦、數字孿生、邊緣能力等成為(wei) 平台迭代升級的重要方向。不過,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技術複雜且迭代更新快,還需要在提升商業(ye) 盈利能力、平衡平台通用化解決(jue) 方案與(yu) 定製化工業(ye) 場景服務、探索數據流轉及平台間能力互補和資源協同方麵不斷努力。
提到5G,全球工業(ye) 領袖對5G的期待是非常高的,從(cong) 兩(liang) 年前的全球工業(ye) 領袖調查可以看得出來。再看看德國工業(ye) 4.0和日本互聯工業(ye) 的5G應用場景,聚焦在一個(ge) 是生產(chan) 製造,如柔性製造、質量、效率等;二是遠程操控,如監測、維護、追溯等;三是協同協作,如生產(chan) 、裝配、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等方麵的協作。
這是中國的一些典型的5G+工業(ye) 互聯網案例況,當前的案例裏主要是用5G當前R15版本的大帶寬和低時延能力,雖然低時延還不足夠低,現在是15毫秒的時延,但是已經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了,像5G智慧港的無人集卡和港機自動化遠控,應用較多的5G+AI質量檢測,還有一些例子,如華為(wei) 產(chan) 線的柔性調整,從(cong) 10人7天到 2人2天;寶鋼5G的操作室拉遠500米,都非常有意義(yi) ,已初步顯示出變革性的能力。
產(chan) 業(ye) 界對5G的期待很高,雖然還需要長時間努力,但目前“5G+工業(ye) 互聯網”已初步展現變革性的賦能意義(yi) 。當前5G的大部分應用是“增量創新、邊緣變革”,從(cong) 外圍開始引入,不改變現有生產(chan) 體(ti) 係下實現變革,如應用比較廣泛的“5G+機器視覺”是在以前主要不用網絡和數字技術的檢測環節利用5G和人工智能實現了生產(chan) 率大幅度提升。下一步要進一步推動5G與(yu) 工業(ye) 體(ti) 係的深度融合,甚至將其作為(wei) 工業(ye) 體(ti) 係的一個(ge) 基因。其中,5G URLLC(超可靠低延遲通信)的成熟將是重要的驅動力,未來會(hui) 與(yu) 工業(ye) 自動化係統和生產(chan) 線結合,將更好分階段匹地配各類工業(ye) 應用需求,激活更深層麵的變革創新。
目前,全球各國都在工業(ye) /產(chan) 業(ye) 數據空間領域積極探索。歐盟正在建設以工業(ye) 數據空間為(wei) 核心的生態體(ti) 係,推動數據安全共享流通,加強數據主權。中國信通院也發起了工業(ye) 數據空間·生態鏈夥(huo) 伴計劃,建設了麵向3D模型可信共享流通的工業(ye) 數據空間測試床。
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的下一步發展,需要深耕細作、推廣普及、鍛長補短,全麵推動數字化轉型,重點在於(yu) 融合應用、基礎設施、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生態、安全保障和數字治理等方麵。就技術賦能而言,5G、人工智能、邊緣計算、AR/VR、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融入將帶來巨大創新與(yu) 變革。在產(chan) 業(ye) 升級方麵,產(chan) 業(ye) 基礎體(ti) 係中的工業(ye) 裝備、自動化、工業(ye) 軟件、行業(ye) 機理和知識的差距仍是長期的基礎性挑戰,需要長期不懈追趕;同時,5G、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也將帶來新的機遇。在轉型載體(ti) 上,工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的重要性更趨突出。在數字平台領域,未來需要打造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同時,還有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載體(ti) 、數字治理等問題。
總結工業(ye) 互聯網推動數字化轉型,第一是扁平開放的製造係統,第二是基於(yu) 知識和數據的製造模式,第三是彈性智能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網絡,第四是融通發展的數字經濟體(ti) 係,不展開說了,我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本文轉自:財經新媒體(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