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製造業複蘇情況如何?且看11月份全球製造業PMI數據
發布日期:
2021-12-10

中國物流與(yu) 采購聯合會(hui) 12月6日發布11月份全球製造業(ye) PMI,較上月上升0.4個(ge) 百分點至56.1%,連續2個(ge) 月保持上升趨勢。分區域看,各洲製造業(ye) 增速較上月均有所加快,非洲製造業(ye) 增速較上月有較為(wei) 明顯回升;亞(ya) 洲和歐洲製造業(ye) 增速小幅上升;美洲製造業(ye) 增速基本穩定。綜合指數變化,在11月底出現新變異毒株前,全球疫苗推廣和各國經濟複蘇政策仍在持續推進,全球經濟仍保持著較好的複蘇態勢,製造業(ye) 恢複力度較上月有所加強。

2021年11月份,非洲製造業(ye) PMI為(wei) 52%,較上月回升1.5個(ge) 百分點,顯示非洲製造業(ye) 恢複速度有所加快。非洲製造業(ye) 的較快恢複,表明在新變異毒株出現之前,非洲一些國家製造業(ye) 有加快恢複的跡象。其中,南非製造業(ye) 回升尤為(wei) 明顯。12月1日,大公國際發布2021年南非投資環境評價(jia) 跟蹤報告指出投資環境總體(ti) 仍維持“良好”。當前南非政府在抗擊疫情和恢複經濟等方麵應對積極,同時全球大宗商品價(jia) 格的反彈也有利於(yu) 南非經濟複蘇。但南非出現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導致新冠病例激增,尼日利亞(ya) 、加納等國也發現這一毒株,使得整個(ge) 非洲大陸最近一周的新冠病例增加了54%,歐美多國對南非實施旅行禁令,未來非洲經濟恢複再次蒙上陰影。

全球製造業(ye) 複蘇情況如何?且看11月份全球製造業(ye) PMI數據

亞(ya) 洲製造業(ye) 增速有所加快 PMI連續上升

2021年11月份,亞(ya) 洲製造業(ye) PMI較上月上升0.8個(ge) 百分點至52.3%,連續3個(ge) 月環比上升,表明亞(ya) 洲製造業(ye) 複蘇態勢持續增強。主要國家中,中國製造業(ye) 有所回升,結束了下調趨勢,較好地帶動了亞(ya) 洲經濟的恢複。從(cong) 其他國家看,日本與(yu) 印度製造業(ye) 增速也有較大程度的上升。

當前中國經濟恢複的韌性和貢獻依然較大,是帶動亞(ya) 洲經濟複蘇的主要動力。IMF在10月份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8%。同時亞(ya) 太地區各經濟體(ti) 的深化合作給亞(ya) 洲複蘇注入了新的動力。11月初達到生效門檻的《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將於(yu) 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這對地區經濟的複蘇和發展非常有利。此外,亞(ya) 太地區在能源升級、應對氣候變化方麵也走得比較靠前,對全球經濟增長發揮著引領作用。IMF發布的亞(ya) 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亞(ya) 太地區經濟將增長6.5%。

歐洲製造業(ye) 增速略有回升 PMI小幅回升

2021年11月份,歐洲製造業(ye) PMI較上月回升0.3個(ge) 百分點至57.9%,表明歐洲經濟增速略有回升,但回升力度不大。從(cong) 主要國家來看,英國和意大利製造業(ye) PMI較上月有所上升,法國製造業(ye) PMI較上月明顯回升,德國製造業(ye) PMI連續2個(ge) 月環比下降。綜合指數變化,在歐洲央行實行的低利率的貨幣政策和一係列救助措施的持續推動下,歐洲製造業(ye) 複蘇增速穩中略升。但未來歐洲的下行壓力仍較大,一方麵,當前新型變異毒株已經滲透到幾個(ge) 歐洲國家,感染病例突然激增,歐洲再次成為(wei) 全球疫情最嚴(yan) 重地區。歐洲多國紛紛收緊防疫措施,阻礙了歐洲經濟複蘇進程。另一方麵,受能源價(jia) 格上漲及供應鏈瓶頸等因素影響,11月歐元區通脹率持續攀升,同比升幅達4.9%,創紀錄新高。

美洲製造業(ye) 複蘇態勢基本穩定 PMI微幅回升

2021年11月份,美洲製造業(ye) PMI為(wei) 59.4%,較上月微幅回升0.1百分點,表明當前美洲製造業(ye) 增速基本維持穩定。美洲經濟的複蘇依賴於(yu) 美國製造業(ye) 的加快增長。ISM報告顯示,美國製造業(ye) PMI較上月上升0.3個(ge) 百分點至61.1%,生產(chan) 和需求均加快增長。但值得關(guan) 注的是,美國當前債(zhai) 務與(yu) 通脹壓力均有所加劇,會(hui) 給美國經濟複蘇帶來一定的不穩定性。債(zhai) 務方麵,《重建更好未來》法案獲得眾(zhong) 議院投票通過,但根據美國國會(hui) 預算辦公室的成本測算,該法案所產(chan) 生的收入並不足以覆蓋成本,長期或將進一步加劇聯邦政府債(zhai) 務風險。通脹方麵,美國的通脹壓力持續加大,對經濟複蘇產(chan) 生負效應。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10月份消費者價(jia) 格指數(CPI)同比大漲6.2%,連續5個(ge) 月同比增長超過5%,生產(chan) 者物價(jia) 指數(PPI)同比漲幅高達8.6%。同時美聯儲(chu) 認為(wei) ,現在的物價(jia) 飆升將“一直持續到明年”。基於(yu) 通脹壓力,美聯儲(chu) 正在考慮加快縮減購債(zhai) 規模。

雖然,11月全球製造業(ye) 仍保持恢複,但之前的不穩定性因素仍然存在,且11月底出現的新變異毒株又使得恢複進程中的風險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複蘇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

一是新變異毒株加劇了全球經濟下行的潛在風險。世衛組織(WHO)近日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可能會(hui) 進一步傳(chuan) 播,並構成“非常高”的全球風險。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OECD)12月1日也在最新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中下調了對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並警告奧密克戎毒株可能將對經濟複蘇構成威脅。

二是供應鏈中斷危機造成的全球貿易增速放緩。當前全球海運價(jia) 格飆升以及運力不足等問題導致全球供應鏈仍較脆弱,這給全球貿易的進一步複蘇造成負麵衝(chong) 擊,影響了貿易的通暢。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的最新一期《貨物貿易晴雨表》中最新讀數為(wei) 99.5,且所有分項指數都在下降,反映出全球貨物貿易恢複動力普遍有所下降。

三是能源價(jia) 格的不斷上漲加劇通脹預期。當前國際油價(jia) 、天然氣等能源均呈現大幅上漲趨勢,引發歐美等地CPI上漲明顯,全球經濟的通脹上行風險進一步加劇。如果本輪大通脹得不到有效控製,勢必嚴(yan) 重侵蝕普通消費者購買(mai) 力,導致經濟滯脹,阻礙全球經濟複蘇。

四是全球經濟複蘇進程的不均衡狀況愈發明顯。當前發達經濟體(ti) 與(yu) 低收入國家之間存在嚴(yan) 重的“疫苗鴻溝”,這將導致世界各國的恢複進程存在較大差距,各國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麵對世界經濟的諸多脆弱性和潛在風險,專(zhuan) 家建議,一方麵要繼續加強多邊合作,堅持全球共識,堅持多邊合作,依然是抗擊疫情和促進全球經濟複蘇的關(guan) 鍵;另一方麵要加快發展全球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推動能源轉型,提升全球供應鏈穩定性。

來源:央視新聞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