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產(chan) 學研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形成了“統籌指引、差異定位、上下聯動、多方協同”的發展格局。融合應用創新活躍,帶動以製造業(ye) 為(wei) 代表的實體(ti) 經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應用範圍全麵拓展,目前工業(ye) 互聯網在原材料工業(ye) 、裝備製造工業(ye) 、消費品工業(ye) 等28個(ge) 國民經濟行業(ye) 門類中實現廣泛應用,並向電力、港口、物流等行業(ye) 拓展。應用模式逐步清晰,形成平台化設計、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ge) 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六大典型模式,涵蓋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經營管理、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管控、產(chan) 品和商業(ye) 模式創新各個(ge) 環節各個(ge) 要素。應用成效日益突出,有力推動了各個(ge) 企業(ye) 和行業(ye) 的提質降本增效。大型企業(ye) 應用實踐與(yu) 國際領先企業(ye) 有高度一致性,但更多元化,既關(guan) 注生產(chan) 體(ti) 係智能化升級,也關(guan) 注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的資源配置優(you) 化和商業(ye) 模式創新。實踐中,部分先行先試企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超過20%,萬(wan) 元工業(ye) 產(chan) 值綜合能耗降低達到6%以上,設備故障率降低50%以上。中小企業(ye) 由於(yu) 信息化和自動化基礎相對較差,主要聚焦“補能力、抓資源”。一是借助工業(ye) 互聯網獲取經營與(yu) 生產(chan) 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快補齊信息化短板;二是通過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融入社會(hui) 化生產(chan) 體(ti) 係,獲取企業(ye) 生存和發展的訂單、資金等核心資源。
網絡、標識解析、安全三大功能體(ti) 係建設加快推進,應用支撐能力全麵提升。網絡體(ti) 係方麵,我國高質量外網已覆蓋全國300多個(ge) 城市、連接18萬(wan) 家工業(ye) 企業(ye) 。工廠內(nei) 網改造試點範圍不斷擴大,“5G+工業(ye) 互聯網”應用走在了世界前列。標識解析體(ti) 係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功能不斷增強,標識注冊(ce) 量接近470億(yi) 個(ge) 。平台體(ti) 係方麵,目前具有一定行業(ye) 和區域影響力的平台超過100家,連接設備數超過7000萬(wan) 台套。安全體(ti) 係方麵,國家級工業(ye) 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台建成並投入使用,覆蓋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11.2萬(wan) 家工業(ye) 企業(ye) 。
產(chan) 業(ye) 生態不斷壯大,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增長。2020年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直接產(chan) 業(ye) 規模達9689億(yi) 元,同比增長12.8%。新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催生一係列產(chan) 業(ye) 新環節,如5G+工業(ye) 互聯網、工業(ye) 大數據、工業(ye) 人工智能等領域增長最為(wei) 迅猛,並催生了一批新型企業(ye) 。產(chan) 業(ye) 生態構建多層次推進。目前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聯盟會(hui) 員數量已超過2000家,在架構設計、標準研製、測試床實驗、案例遴選、平台測試、技術驗證等多領域開展係統性工作,引領跨界行業(ye) 企業(ye) 深度協同。
以5G為(wei) 代表的新基建是促進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並進而實現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guan) 鍵載體(ti) ,將帶來生產(chan) 方式、企業(ye) 形態和產(chan) 業(ye) 組織的根本性變革,對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yi) 。
一是賦能,為(wei) 製造業(ye) 提供了全新數字基礎設施。5G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特點,緊密契合了工業(ye) 連接設備種類繁多、數據類型多樣化、數據實時性要求高以及市場快速變化形勢下生產(chan) 線頻繁調整和柔性組織等需求,促進企業(ye) 內(nei) 外網改造和生產(chan) 製造體(ti) 係的智能化升級。通過運營商等第三方提供網絡運維、數據安全、業(ye) 務遷移等專(zhuan) 業(ye) 化服務,使傳(chuan) 統工業(ye) 企業(ye) 自建自運營網絡的模式轉變成效率更高的公共服務模式,顯著降低建設成本和使用運維門檻。
二是賦值,5G與(yu) 其他技術組合提供全新應用模式,為(wei)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帶來更大的價(jia) 值空間。除了5G對通信性能的提升外,其與(yu) 邊緣計算、人工智能、AR和VR、高清視頻、網絡切片、多天線技術、高精度定位等一係列技術組合,將會(hui) 創造全新應用場景並釋放巨大的價(jia) 值創造空間。如5G+邊緣計算+人工智能推動算力和智能下沉到工業(ye) 現場,催生邊緣數據智能分析、設備預測性維護等應用,進而推動生產(chan) 與(yu) 自動化係統的智能化升級。5G+高清視頻+機器視覺推動產(chan) 品與(yu) 設備質量檢測模式的深刻變革,大幅度提升生產(chan) 率並解放人力勞動。5G+AR/VR支持遠程輔助診斷、輔助裝配、虛擬培訓等全新場景,大幅提升效率的同時使工業(ye) 專(zhuan) 家和工程師的作用倍增。
三是賦智,5G為(wei) 我國傳(chuan) 統短板領域的智能化突破和融合新技術的創新提供重大機遇。我國傳(chuan) 統工業(ye) 網絡、工業(ye) 裝備與(yu) 自動化等領域的技術產(chan) 業(ye) 很多依賴國外,國內(nei) 企業(ye) 在技術能力、標準掌控、產(chan) 業(ye) 實力各方麵均難以撼動原有產(chan) 業(ye) 格局。5G與(yu) 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通過模組和芯片的創新將通信和計算能力內(nei) 嵌到工業(ye) 體(ti) 係中,將有望重塑工業(ye) 網絡產(chan) 業(ye) 鏈,推動工業(ye) 裝備、工業(ye) 自動化係統等智能化升級,不僅(jin) 有利於(yu) 利用5G領域既有優(you) 勢打破原有工業(ye) 封閉固化體(ti) 係的產(chan) 業(ye) 格局,並可能進而打造出諸如5G雲(yun) 端機器人、5G邊緣雲(yun) 、5G軟化PLC等融合新產(chan) 品新方案,推動工業(ye) 體(ti) 係的智能化變革。
來源:經濟日報,僅(jin) 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