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ye) 互聯網專(zhuan) 項工作組2022年工作計劃》提出,打造“5G+工業(ye) 互聯網”升級版。加快5G全連接工廠建設。出台5G全連接工廠建設指導性文件,年內(nei) 打造10個(ge) 5G全連接工廠標杆。與(yu) 此同時,積極開展工業(ye) 5G專(zhuan) 網試點,完善5G專(zhuan) 網部署模式。
“工業(ye) 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ye) 的過程具有長期性。推進數字化轉型是一場持久戰,須保持戰略定力,久久為(wei) 功。”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cong) 表示。
打造“5G+工業(ye) 互聯網”升級版 完善5G專(zhuan) 網部署模式
對於(yu) 如何加快推動“5G+工業(ye) 互聯網”建設,《工作計劃》提出,培育推廣“5G+工業(ye) 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推動5G由生產(chan) 外圍環節向內(nei) 部環節拓展,推廣已有20個(ge) 典型場景,挖掘產(chan) 線級、車間級典型應用場景;推動5G在船舶總裝建造中應用關(guan) 鍵技術研發,完成5G融合網絡部署以及典型應用場景示範等。同時,推動重點行業(ye) 建設專(zhuan) 業(ye) 化服務平台,增強行業(ye) 內(nei) 麵向“5G+工業(ye) 互聯網”的測試、驗證、評估、監測等公共服務能力。
魯春叢(cong) 表示,近年來,我國工業(ye) 互聯網邁出堅實步伐,展現出廣闊前景和澎湃動力。基礎體(ti) 係更加完善,具有一定行業(ye) 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超過150個(ge) ,“綜合型+專(zhuan) 業(ye) 型+特色型”平台體(ti) 係初步構建。關(guan) 鍵技術有所突破,5G工業(ye) 模組、智能傳(chuan) 感終端等技術研究、標準研製和產(chan) 業(ye) 化進程加速推進。融合創新進程加快,在機械、電子、能源等多個(ge) 國民經濟重點行業(ye) 形成上萬(wan) 個(ge) 應用案例和20個(ge) 典型場景,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產(chan) 融學研用高效聯動的新生態不斷壯大。
但魯春叢(cong) 同時表示,成效顯著的同時,挑戰依然存在。一方麵,我國工業(ye) 門類眾(zhong) 多,工控協議複雜多樣,加大了設備互聯互通的難度。另一方麵,不同企業(ye) 數字化水平差異較大。研究顯示,約40%的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處於(yu) 起步階段,約50%處於(yu) 實施階段,僅(jin) 有不足10%進入深化階段,亟須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商業(ye) 模式和應用場景。更重要的是,工業(ye) 軟硬件自主創新水平亟待提升。
加快工業(ye) 互聯網安全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
安全,對於(yu) 工業(ye) 互聯網的發展至關(guan) 重要。《工作計劃》提出,要健全完善工業(ye) 互聯網安全管理製度,深入實施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製度。
為(wei) 確保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安全,《工作計劃》同時提出,加強網絡安全供給創新突破,加快工業(ye) 互聯網安全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完善工業(ye) 互聯網安全技術監測服務體(ti) 係,不斷豐(feng) 富平台功能,健全協同聯動的通報處置機製。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工業(ye) 互聯網安全是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基石,關(guan) 係到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製造要素全麵互聯、接入開放的工業(ye) 互聯網網絡,帶來了規模和效率優(you) 勢,也伴生了潛在安全問題:原本處於(yu) 封閉狀態的海量製造資源暴露於(yu) 網絡,麵臨(lin) 更加開放的互聯網環境,更容易被外部組織觸達和發起惡意攻擊;製造要素本身的計算資源有限、原生於(yu) 封閉環境的防護能力普遍薄弱,易於(yu) 被攻破和非法利用;鑒於(yu) 工業(ye) 係統普遍對可靠性、準確性、低時延等要求很高,即使網絡化協同工業(ye) 係統的單點被破壞,所造成的危害也可能很大。“因此,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對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上市
在拓寬資金來源方麵,《工作計劃》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首次公開發行證券並上市,在全國股轉係統基礎層和創新層掛牌,以及通過增發、配股、可轉債(zhai) 等方式再融資。
在加大財稅政策支持方麵,持續利用財政專(zhuan) 項資金、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等支持工業(ye) 互聯網發展;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you) 惠政策。
在提升金融服務方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發行公司信用類債(zhai) 券和資產(chan) 支持證券融資;拓展製造業(ye) 企業(ye) 和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債(zhai) 券融資渠道;鼓勵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通過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方式融資;引導創業(ye) 投資企業(ye) /基金等加大對工業(ye) 互聯網初創企業(ye) 投入力度。
在創新產(chan) 融合作模式方麵,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在業(ye) 務範圍內(nei) 與(yu) 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原則開展合作;探索建立基於(yu) 生產(chan) 數據的增信係統,提供個(ge) 性化、精準化的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
“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具有技術含量高、前期投入大、成長性高等高科技企業(ye) 的典型特征,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尚處於(yu) 關(guan) 鍵的落地窗口期,單純依靠銀行等間接融資難以滿足企業(ye) 發展的金融需求。”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表示,上市對於(yu) 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這種“硬科技”企業(ye) 來說,有利於(yu) 拓寬企業(ye) 的融資渠道,緩解企業(ye) 融資麵臨(lin) 的實際問題;對於(yu) 資本市場來說,投資者將迎來更多優(you) 質投資標的,促進科技與(yu) 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互動。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