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
發布日期:
2022-11-14

當前,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成為(wei) 大勢所趨。中小企業(ye) 是實體(ti) 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和難點。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決(jue) 策部署,以數字化轉型推動中小企業(ye) 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zheng) 力,特製定《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一、總則

(一)適用對象

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遵循“從(cong) 易到難、由點及麵、長期迭代、多方協同”的思路。《指南》主要麵向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和地方各級主管部門。《指南》旨在助力中小企業(ye) 科學高效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為(wei) 中小企業(ye) 提供數字化產(chan) 品和服務的能力,為(wei) 有關(guan) 負責部門推進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指引。

(二)實施原則

堅持企業(ye) 主體(ti) ,效益優(you) 先。中小企業(ye) 需參考與(yu) 發展需求相適配的內(nei) 容,用好市場資源和公共服務,因“企”製宜推進數字化轉型。適時評估轉型成效,優(you) 化轉型規劃實踐,以數字化轉型促進提質、增效、降本、降耗、綠色和安全發展。

堅持應用牽引,供需互促。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方主體(ti) 應聚焦中小企業(ye) 特征及需求,研製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小快輕準”)產(chan) 品,圍繞“評估、規劃、實施、優(you) 化”全流程提供專(zhuan) 業(ye) 化服務,基於(yu) 應用反饋提升產(chan) 品服務供給水平。

堅持政府引導,協同聯動。充分發揮有為(wei) 政府作用,加強政策支持、資源統籌和管理服務,因地製宜構建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生態,深化產(chan) 學研用金等多方主體(ti) 協同創新,推動形成促進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工作合力。

二、增強企業(ye) 轉型能力

(一)開展數字化評估

結合《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等標準規範,中小企業(ye) 與(yu) 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第三方評估谘詢機構等開展合作,評估數字化基礎水平和企業(ye) 經營管理現狀,構建評估指標數據管理機製,支撐轉型需求分析和轉型成效評估。評估可獲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內(nei) 部資源和市場化服務資源,以及所在地區、所處行業(ye) 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相關(guan) 政策和公共服務資源。評估研產(chan) 供銷服等環節轉型的潛在價(jia) 值和可行性,明確數字化轉型優(you) 先級,定期結合企業(ye) 發展實際調整轉型策略,有效確保數字化轉型投入產(chan) 出比。

(二)推進管理數字化

實施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一把手”負責製,構建與(yu) 數字化轉型適配的組織架構,製定績效管理、考核方案和激勵機製等配套管理製度。定期組織企業(ye) 經營管理者和一線員工參加數字化培訓,深化數字化轉型認知,提升數字素養(yang) 和技能。引導業(ye) 務部門和技術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形成跨部門數字化轉型合力。有條件的企業(ye) 可探索設立專(zhuan) 門的數字化轉型部門。應用財務流程自動化、協同辦公平台、標準化人力資源管理產(chan) 品等,實現財務、辦公、人力資源等管理環節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ye) 管理精細化水平。應用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推動各環節數據綜合集成、可視化和智能分析,優(you) 化企業(ye) 經營管理決(jue) 策。

(三)開展業(ye) 務數字化

應用訂閱式產(chan) 品服務,推動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倉(cang) 儲(chu) 物流、營銷服務等業(ye) 務環節數字化,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使用SaaS化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等工具開展數字化研發設計,發展眾(zhong) 包設計和協同研發等新模式,提升研發設計效能。應用雲(yun) 化製造執行係統(MES)和高級計劃與(yu) 排程(APS)等數字化產(chan) 品,優(you) 化生產(chan) 製造資源配置,實現按需柔性生產(chan) 。應用倉(cang) 庫管理(WMS)、訂單管理(OMS)、運輸管理(TMS)等解決(jue) 方案和無人搬運車(AGV)、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等硬件,使用第三方物流平台,推動倉(cang) 儲(chu) 物流環節數字化。開展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構建產(chan) 品數字鏡像,提升產(chan) 品數據管理水平,發展基於(yu) 數字化產(chan) 品的增值服務,拓展業(ye) 務範圍,創新盈利模式。

(四)融入數字化生態

應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核心企業(ye) 搭建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融入核心企業(ye) 生態圈,加強協作配套,實現大中小企業(ye) 協同轉型。應用行業(ye) 龍頭企業(ye) 輸出的行業(ye) 共性解決(jue) 方案,加速提升自身數字化水平。基於(yu) 園區/產(chan) 業(ye) 集群開展網絡化協作,發展訂單共享、設備共享、產(chan) 能協作和協同製造等新模式,彌補單個(ge) 企業(ye) 資源和能力不足。積極接入園區/產(chan) 業(ye) 集群的數字化創新網絡,利用共性技術平台開展協同創新。積極對接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平台等載體(ti) ,參加政策宣貫、供需對接、谘詢診斷、人才培訓等活動。

(五)優(you) 化數字化實踐

聯合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或第三方評估谘詢機構等開展轉型成效評估,重點開展業(ye) 務環節數字化水平評估和企業(ye) 經營管理水平行業(ye) 橫向和縱向對比分析,從(cong) 生產(chan) 效率、產(chan) 品質量、綠色低碳等方麵評估企業(ye) 轉型價(jia) 值效益。結合現階段企業(ye) 內(nei) 外部數字化轉型資源,製定調整下一階段數字化轉型策略,選擇與(yu) 下一轉型階段相匹配的數字化產(chan) 品和服務,提升轉型策略與(yu) 發展現狀的適應性。

三、提升轉型供給水平

(一)增強供需匹配度

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等供給方主體(ti) ,聚焦中小企業(ye) 數字化共性需求,研發即時溝通、遠程協作、項目管理、流程管理等基礎數字應用。遵循“大企業(ye) 建平台、中小企業(ye) 用平台”思路,大型企業(ye) 打造麵向中小企業(ye) 需求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輸出成熟行業(ye) 數字化轉型經驗,帶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下遊中小企業(ye) 協同開展數字化轉型。細分行業(ye) 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研發推廣具備行業(ye) 特性的產(chan) 品服務。低代碼服務商持續提升產(chan) 品的可拓展性,幫助業(ye) 務人員自主高效構建數字化應用,滿足即時個(ge) 性化需求。

(二)開展全流程服務

  數字化轉型服務商、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企業(ye) 等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展示場景融合應用和轉型方法路徑,增強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意識和意願。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第三方評估機構等主體(ti) ,聚焦中小企業(ye) 個(ge) 性化轉型需求,幫助中小企業(ye) 製定數字化轉型策略。電信運營商、智能硬件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等幫助中小企業(ye) 開展網絡建設、硬件改造連接和軟件應用部署等,開展配套數字技能培訓。基於(yu) 中小企業(ye) 階段性轉型需求,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整合生態資源,為(wei) 中小企業(ye) 匹配與(yu) 現階段需求適配的產(chan) 品和服務,推動中小企業(ye) 轉型逐步深入。

(三)研製輕量化應用

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聚焦中小企業(ye) 轉型痛點難點,提供“小快輕準”的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研發推廣低代碼產(chan) 品服務,助力中小企業(ye) 自行創建、部署、使用和調整數字化應用,提升中小企業(ye) 二次開發能力和需求響應能力。發展訂閱式軟件服務,有條件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可麵向中小企業(ye) 提供免費試用版服務,探索發展以數字化轉型收益支付服務費用等方式,降低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顧慮和成本。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匯聚工業(ye) APP,沉澱工業(ye) 技術、知識和經驗,建設工業(ye) APP商店,加速工業(ye) APP交易流轉應用。

(四)深化生態級協作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大型企業(ye) 等各方主體(ti) ,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下遊企業(ye) 業(ye) 務協同、資源整合和數據共享,助力中小企業(ye) 實現“鏈式”轉型。大型企業(ye) 搭建或應用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麵向上下遊中小企業(ye) 開放訂單、技術、工具、人才、數據、知識等資源,探索共生共享、互補互利的合作模式。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金融機構加強合作,開展物流、資金流和數據流等交叉驗證,創新信用評估體(ti) 係和風險控製機製,提升中小企業(ye) 融資能力。

四、加大轉型政策支持

(一)加強轉型引導

實施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促進工程,深入開展大中小企業(ye) “攜手行動”,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下遊、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加強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相關(guan) 政策銜接,落實工信部和財政部聯合開展的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試點等工作,結合當地實際出台配套措施,加強分類指導和跟蹤服務,確保政策落地見效。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分行業(ye) 分領域推動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

(二)加大資金支持

按照“企業(ye) 出一點、平台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的思路,降低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門檻,有條件的地方可鼓勵平台減免轉型共性需求支出。發揮地方政府專(zhuan) 項資金作用,支持對中小企業(ye) 轉型帶動作用明顯的“鏈主”企業(ye) 和轉型成效突出的“鏈星”中小企業(ye) 。鼓勵金融機構研製麵向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專(zhuan) 項產(chan) 品服務,設立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專(zhuan) 項貸款,拓寬中小企業(ye) 轉型融資渠道。

(三)推廣試點應用

結合當地重點行業(ye) 和關(guan) 鍵領域,遴選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試點示範,培育推廣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案例標杆,鼓勵中小企業(ye) “看樣學樣”。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開展數字化轉型,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帶動更多中小企業(ye) 數字化發展。培育和遴選一批可複製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下遊協同轉型的典型模式,推廣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模式,有效支撐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補鏈固鏈強鏈。

(四)完善配套服務

構建完善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體(ti) 係,加強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提升政策宣傳(chuan) 、診斷評估、資源對接、人才培訓、工程監理等公共服務能力。組織開展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問診”服務,組織專(zhuan) 家深入中小企業(ye) 一線開展“入駐式”診斷服務。支持職業(ye) 院校、大型企業(ye) 等建設數字人才實訓基地,提升中小企業(ye) 數字人才供給。

(五)優(you) 化發展環境

加大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優(you) 化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外部環境。建設完善地方營商環境評估體(ti) 係,將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成效納入考核範圍。開展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相關(guan) 會(hui) 議和活動,營造良好發展氛圍。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帶動社會(hui) 資本支持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做大做強。基於(yu) 地方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實際,優(you) 化財稅金融、人才培引等政策措施,穩定中小企業(ye) 轉型政策預期。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