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起鋼鐵行業(ye) ,您會(hui) 想到什麽(me) ?是炙熱流動的鋼水,還是高聳入天的煉鋼爐?中國鋼鐵行業(ye) 占國家碳排放總量的15%,也是排放量最高的製造行業(ye) 。
隨著國家各部委一係列環保政策的出台,高汙染、高能耗企業(ye) 對於(yu) 環保超低排放精準管控的要求逐漸提高。建設環保創A平台,可實現對於(yu) 企業(ye) 環保排放源的綜合管控,精準監控排放數據,滿足國家和地方政策要求和相關(guan) 標準,實現環保創A目標,幫助企業(ye) 在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實現不采取或少采取停產(chan) 或限產(chan) 措施,保障企業(ye) 生產(chan) 平穩。
公司簡介
某鋼鐵公司是以鋼鐵為(wei) 主業(ye) ,礦產(chan) 資源、新能源等多元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的大型企業(ye) 集團公司,下轄十數個(ge) 子公司。現有資產(chan) 總額數百億(yi) 元,在職職工萬(wan) 餘(yu) 人。

公司主要生產(chan) 鋼筋、鋼管、普圓、優(you) 圓、線材等,普遍用於(yu) 高鐵、地鐵、橋梁、高速、機場、石油管線、汽車管線、鍋爐管線、五金、機床、機械結構件、船舶等行業(ye) 。
項目背景
推進實施鋼鐵行業(ye) 超低排放是推動行業(ye) 高質量發展、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舉(ju) 措。《關(guan) 於(yu) 推進實施鋼鐵行業(ye) 超低排放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底前,重點區域鋼鐵企業(ye) 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該企業(ye) 麵臨(lin) 超低排放達標的環保政策壓力。
該企業(ye) 設備老舊、部分治理設施監控數據不全,超標標準缺少自動監測;產(chan) 汙設備排汙量統計困難;主要依靠環保管理人員經驗與(yu) 能力,管理方法傳(chuan) 統,缺乏統一的環保管理平台。
項目實施及應用情況
了解到該客戶的需求,天拓四方數字化專(zhuan) 家團隊深入現場調研,規劃環保創A平台,實時監控有組織排放源、無組織排放源、環境監測設備等,實現一個(ge) 平台監管全流程、全周期排放,“自證清白”,助力企業(ye) 環保績效創A,對汙染源、治理設施、環境監控實現全麵管控。
01 數據采集,生產(chan) 治理數據實時監控
此項目涉及鋼鐵行業(ye) 長流程,從(cong) 原料、焦化、球團、石灰、燒結、高爐、煉鋼、冷軋、熱軋、自備電廠等的全流程數據監控。采集的數據滿足創A要求,生產(chan) 設備、環保設備從(cong) DCS、PLC讀取關(guan) 鍵參數,遵守規範要求,為(wei) 企業(ye) 創A有組織、無組織排放清單提供有利數據支持。

借助天拓四方自研的邊緣計算采集網關(guan) ,在廠區工業(ye) 網Wifi覆蓋範圍內(nei) 使用工業(ye) 網上傳(chuan) 數據至服務器,非廠區工業(ye) 網Wifi覆蓋區域使用物聯網4G、5G卡將儀(yi) 表數據通過網關(guan) 上傳(chuan) 至服務器。為(wei) 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平台支持相同儀(yi) 表可在係統生成實例化模型,快速複製,從(cong) 而縮短實施工作量。
02 異常報警,實現閉環管理
平台自動生成超標排放、設備離線、數據異常、治理設施不同步四類報警信息,並將報警信息推送給相關(guan) 責任人。責任人處理後,將處理措施、處理結果、恢複時間以及處理方法上報平台,平台進行歸檔保存,實現了從(cong) 異常到治理的閉環管理。
03 數據呈現&視覺識別,及時治理
平台展示生產(chan) 工藝相關(guan) 的DCS數據,以列表、趨勢圖等形式展示生產(chan) 設施、治理設施主要參數,監測設施CEMS(連續排放監測係統)數據,實現生產(chan) 過程和治理過程同屏展示,任意曲線可隨意組合,從(cong) 而及時掌握設備的運行情況和汙染物治理情況。

另外,通過建立料棚無組織治理管控,將視頻監控、揚塵監測儀(yi) 、霧炮、幹霧等設備進行關(guan) 聯展示。通過鷹眼視覺識別掌握料棚卸料、上料、揚塵等狀況,及時啟動霧炮、幹霧等治理設備進行環境治理。
04 數據集成,共享業(ye) 務數據
該企業(ye) 生產(chan) 流程負載,且關(guan) 聯組織眾(zhong) 多,各生產(chan) 設備、數據監控點因通訊規約不同,服務方式不同,數據規則不同,以傳(chuan) 統方式難以完全接入至新實施信息係統。
天拓四方環保創A平台自身具備IOT平台能力,將匯聚的物聯數據清洗,進行結構化處理,通過標準化的API接口對外輸出,支持與(yu) 企業(ye) 各業(ye) 務係統進行數據共享,降低管理難度,方便企業(ye) 快速分析決(jue) 策。
項目收益
通過建設環保創A平台,該鋼鐵公司實時采集環境、工序、設備等數據,提高數據統計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生產(chan) 計劃增加環保維度,綜合成本更加可控;環保排放控製能力得到大力提升,實現環保排放強度實時監控、實時預警,減少停機時間,降低企業(ye) 的經營管理風險,滿足超低排放的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