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重磅發布《2020中國數字經濟百強城市白皮書(shu) 》,對我國各城市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層次、潛力和特點進行評估分析,以期為(wei) 各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方向與(yu) 路徑提供參考。

整體(ti) 態勢:由尾部向頭部靠攏,新秀城市未來可期
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每進入一個(ge) 新的階段,向上跨越的難度就會(hui) 隨之加大。綜合百強城市數字經濟指數及GDP水平來看,仍有六成城市得分位於(yu) 榜單平均水平以下,頭尾部城市的發展差距仍然存在,梯隊跨越難度較大。但數字經濟百強城市整體(ti) 分布呈現由尾部向頭部靠攏的態勢,尾部城市潛力初現,中段城市發力追趕,新秀城市已逐漸實現數字技術、數字產(chan) 業(ye) 及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的突破,杭州、成都等躍升勢頭強勁,未來可期。

區域分布:整體(ti) 呈“點-線-麵”分布,“中部數字經濟崛起帶”漸成
從(cong) 區域分布情況來看,數字經濟百強城市分布呈現明顯的“點-線-麵”結構:東(dong) 南沿海地區以珠三角、長三角為(wei) 核心麵狀鋪開;河北、河南、湖北等省的百強城市形成“中部數字經濟崛起帶”,其中武漢、鄭州分別位列百強榜第7名、第12名,處於(yu) “新秀”梯隊,實力突出;西部地區百強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高於(yu) GDP水平城市占比最多,數字經濟賽道彎道超車勢頭初顯。

城市群發展:“頭雁城市”核心帶動作用突出,東(dong) 部地區尤為(wei) 顯著
從(cong) 城市群的角度看,以城市群中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為(wei) “頭雁城市”,其指數得分與(yu) 該城市群全域城市數字經濟指數平均得分呈正相關(guan) 性。在數字經濟區域協同發展與(yu) “雁陣式”產(chan) 業(ye) 轉移升級過程中,“頭雁城市”數字經濟資源高度富集、新模式新業(ye) 態迅速成熟,集聚效應顯著,可以帶動周邊城市參與(yu)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分工,拉動城市群整體(ti)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目前東(dong) 部地區三大城市群的“頭雁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高、帶動能力強,其他地區城市群“頭雁城市”帶動作用仍需進一步挖掘強化。

產(chan) 業(ye) 特點:副省級城市均衡且領先,西部城市發力特色數字產(chan) 業(ye)
根據數字產(chan) 業(ye) 化與(yu) 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水平,可以將百強城市劃分為(wei) 均衡型、數字牽引型、融合提升型及潛力型四類。賽迪顧問發現,在全國15個(ge) 副省級城市中,有12個(ge) 城市為(wei) 均衡型,占均衡型城市總數近半,實力突出;其餘(yu) 3個(ge) 副省級城市中,哈爾濱、沈陽為(wei) 融合提升型,長春為(wei) 潛力型,反映出東(dong) 北地區在產(chan) 業(ye) 數字化方麵發展得更為(wei) 充分,立足“老工業(ye) 基地”的基礎,數字經濟與(yu) 製造業(ye) 的融合水平持續提升,但未來需要在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方麵投入更多的關(guan) 注。
結合地區情況來看,西部地區有8個(ge) 城市數字產(chan) 業(ye) 化水平高於(yu) 產(chan) 業(ye) 數字化水平,占入圍西部城市總數的61.5%。西部地區重點城市正發力特色數字產(chan) 業(ye) ,如成都的軟件信息服務、貴陽的大數據、呼和浩特的數據中心等,通過尋找數字產(chan) 業(ye) 抓手,突破式發展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簡介:
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深耕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評估與(yu) 測算工作,持續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DEDI),現已形成區域、省份、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係列榜單,旨在更加全麵、精確地反映當前我國各地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與(yu) 階段特點,為(wei) 各地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