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e) 互聯網帶來了管理思維、管理方式的變革,工業(ye) 時代的管理正在終結!那麽(me) ,工業(ye) 互聯網引發了怎樣的管理變革呢?主要體(ti) 現在四方麵:從(cong) 管“人”到管“物”;從(cong) 控製到賦能;微笑曲線從(cong) “U形”到“拋物線形”;從(cong) 重視“市場推廣”到重視“工業(ye) 信用”。
工業(ye) 互聯網自誕生之日起,其宗旨就是重構全球工業(ye) ,激發全球生產(chan) 力。工業(ye) 互聯網引發的不是純粹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ge) 經濟管理問題。宏觀上,體(ti) 現為(wei) 國家產(chan) 能布局與(yu) 外部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中觀上,解決(jue) 地區產(chan) 能調整與(yu) 協作能力,以及外部資源獲取、整合與(yu) 交易的問題;微觀上,重點解決(jue) 企業(ye) 內(nei) 部管理問題和外部信息交互,以及及時性與(yu) 準確性的問題。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商業(ye) 模式,不同的商業(ye) 邏輯,不同的指導理論,最終催化的結果也不同。工業(ye) 互聯網為(wei) 什麽(me) 會(hui) 顛覆現在的管理模式?原因就在於(yu) 時代在變,我們(men) 的商業(ye) 模式必須隨之改變。具體(ti) 而言,工業(ye) 互聯網引發的管理變革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四個(ge) 方麵:
管理變革之一:從(cong) 管“人”到管“物”
在工業(ye) 社會(hui) 中,企業(ye) 麵對的環境相對簡單穩定,生產(chan) 采用大機器流水線運作方式,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單一化、標準化,顧客的需求被動適應。企業(ye) 實行層級式的官僚機構,企業(ye) 管理者更多關(guan) 注計劃和控製,追求的是生產(chan) 工具的變革和生產(chan) 效率的提高。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工業(ye) 互聯網下企業(ye) 的生產(chan) 模式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原來依靠人的生產(chan) 製造模式逐漸被機器所取代。雖然現有的機器設備自動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還不太高,但“機器替代人”的生產(chan) 模式和場景將會(hui) 越來越多。管理實踐將逐漸由管“人”逐漸過渡到管“物”,人的創新性和創造性將前所未有地得以釋放。隨著產(chan) 品的安全生產(chan) 、產(chan) 品質量的可靠性不再取決(jue) 對人的科學管理,而更多通過生產(chan) 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運行效率來實現,對生產(chan) 工具——設備、設施的管理(即管“物”)將成為(wei) 管理的必然。不同於(yu) 工業(ye) 時代的人越來越像機器,物聯網時代的機器則會(hui) 越來越像人,像人一樣去學習(xi) 。
工業(ye) 的核心是人與(yu) 設備。隨著設備的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在生產(chan) 過程中的參與(yu) 不斷減少,因此設備在生產(chan) 過程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工業(ye) 4.0時代對“物”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設備不僅(jin) 僅(jin) 具備自動化,還應具備感知外部環境和自身變化的自省能力,與(yu) 其他設備進行交流、比較和配合的自協調能力,根據自身運行狀態和活動目標進行診斷和優(you) 化的自認知能力,以及按照分析結果通過控製器自動調節運行狀態的自重構能力。因此,具備多種能力的設備對“物”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也將實現從(cong) 對“人”的管理轉變為(wei) 對“物”的管理。
管理變革之二:從(cong) 控製到賦能
傳(chuan) 統企業(ye) 的組織運營是金字塔層級結構,層次多,權力距離大,上下級溝通不暢,容易滋生等級官僚作風,束縛了員工的創造力和行動力,不利於(yu) 企業(ye) 有效靈活地應對外部多變的市場環境。而扁平化的組織結構要求管理者下放管理權限,建立分權的決(jue) 策和參與(yu) 製度,給員工更多自主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工作效能,激發員工的主動行為(wei) 自發為(wei) 組織做貢獻,成為(wei) 管理的新方向。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萬(wan) 物互聯,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模式將從(cong) 產(chan) 品競爭(zheng) 升級為(wei) 生態體(ti) 係的競爭(zheng) 。企業(ye) 隻有兩(liang) 種選擇:要麽(me) 構建一個(ge) 生態,要麽(me) 成為(wei) 生態圈裏的一員。工業(ye) 時代的管理在當今這個(ge) 複雜多變的環境裏,越來越無能為(wei) 力,工業(ye) 時代的管理正在終結。管理需要在物聯網時代提供新的範式,一種基於(yu) 共享價(jia) 值為(wei) 基礎的新範式。物聯網帶來的個(ge) 體(ti) 價(jia) 值的崛起和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促使整個(ge) 組織管理需要轉型。當組織能夠為(wei) 個(ge) 體(ti) 提供價(jia) 值和貢獻的時候,這個(ge) 組織就會(hui) 有持續的生命力。因此,物聯網時代的管理新範式需要的是賦能,而不是控製。管理的價(jia) 值正在被重新定義(yi) ,每個(ge) 管理者都必須作出改變。
賦能包括心理賦能和組織賦能。心理賦能是從(cong) 微觀視角出發,基於(yu) 員工對工作角色感知的心理動機結構。組織賦能是從(cong) 管理實踐的角度出發,通過組織、領導和經理人的幹預以及實踐,達到激發員工個(ge) 人動機的目的。組織賦能隻有被員工感知到才能真正地提高員工的工作效能。信息技術賦能指的是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得個(ge) 人或組織獲得了過去所不具備的能力,實現了過去不可能實現的目標。賦能與(yu) 傳(chuan) 統的授權不同。首先,賦能所提及的“能”不僅(jin) 是權力還包括能力;而授權僅(jin) 局限於(yu) 職權,是基於(yu) 對人的控製和管理的視角。其次,賦能的過程不僅(jin) 是將“能”下放,還包括創造性地增加總體(ti) 的“能”;而授權僅(jin) 僅(jin) 是將總體(ti) 權力在可控範圍內(nei) 的分散。因此,賦能是不同於(yu) 傳(chuan) 統授權的一種新的管理方法。
工業(ye) 互聯網使得海量數據可被獲得。隨著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工業(ye) 大數據已成為(wei) 與(yu) 實物資產(chan) 和人力資本同樣重要的生產(chan) 要素。人們(men) 開始從(cong) 以控製為(wei) 出發點的信息技術時代,走向以激活生產(chan) 力為(wei) 目的,實現價(jia) 值回歸的大數據時代。工業(ye) 大數據具有對今天的商業(ye) 模式進行創造性破壞的潛能,數字化和工業(ye) 大數據打破了行業(ye) 壁壘,並創造了新的機會(hui) ,摧毀了以往成功的商業(ye) 模式。敏捷的、具有創造性的企業(ye) ,能夠沿著數據價(jia) 值鏈,借助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賦能,通過獲取、提煉和利用工業(ye) 互聯網所形成的工業(ye) 大數據而創造商業(ye) 價(jia) 值。
管理變革之三:微笑曲線從(cong) “U形”到“拋物線形”
1992年台灣宏基創始人施振榮為(wei) “再造宏基”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線”(Smiling Curve)理論,也稱附加值理論。微笑曲線中間是製造,左邊是研發,右邊是營銷。企業(ye) 向價(jia) 值鏈的上下遊延伸,向上延伸使得企業(ye) 進入到基礎產(chan) 業(ye) 環節或技術研發環節,向下遊拓展則進入到市場銷售環節。簡言之,微笑曲線是以附加值的高低看待企業(ye) 競爭(zheng) 力。企業(ye) 隻有不斷往附加值高的研發與(yu) 營銷方向移動和定位,才能永續運營。因此,未來企業(ye) 應朝微笑曲線的兩(liang) 端發展,也就是加強研發與(yu) 設計以及以客戶為(wei) 導向的營銷與(yu) 服務,才能爭(zheng) 取競爭(zheng) 的主動,擴大附加價(jia) 值與(yu) 利潤空間。
傳(chuan) 統的微笑曲線是一個(ge) “U形”曲線,而處於(yu) 凹陷位的最低區域是生產(chan) 製造。因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中工業(ye) 大數據的作用,去中間化,使中間環節截留利潤分流到設計、生產(chan) 製造、服務領域,從(cong) 而吸引更多的社會(hui) 資源投入到創新的研發、設計和精細化生產(chan) 製造中。而過去持續依賴市場信息的高度不對稱,並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模糊信息進行市場推廣和宣傳(chuan) 的營銷環節以及中間代理環節將逐漸走向沒落。因此在工業(ye) 互聯網所構建的工業(ye) 信用體(ti) 係作用下,傳(chuan) 統微笑曲線必然改寫(xie) ,將從(cong) 重營銷的U形變成輕營銷的拋物線形(見圖1)。

設備的安全可靠製約著生產(chan) 過程中產(chan) 品質量的高低以及依約依時高質量的產(chan) 品交付。通過工業(ye) 互聯網,以設備為(wei) 切入口,企業(ye) 可以獲得海量的設備運行及狀態數據,尤其是設備運行過程中的異常數據,通過透視和深度挖掘,能清晰地告知產(chan) 品的質量高低,解決(jue) 了過去被動依賴人工抽檢帶來的局限。工業(ye) 互聯網下,廠商將逐步從(cong) 以往注重投入資金通過市場品牌推廣、廣告宣傳(chuan) 等手段堆積“品牌價(jia) 格”,轉變到注重產(chan) 品創新與(yu) 工藝研發、精準製造的資源投入以及設備的精準管理等手段追求“品牌價(jia) 值”。
通過工業(ye) 互聯網,使得供需雙方通過大數據的直接精準對接,實現精準銷售,去中間化,使中間環節截留的市場利潤,流向供需兩(liang) 端,這必將引導大量的社會(hui) 資源回歸到生產(chan) 製造領域,合理調配社會(hui) 資源,並最終形成良性的經濟循環。工業(ye) 互聯網下,微笑曲線將從(cong) “U形”改寫(xie) 為(wei) “拋物線形”,供需將從(cong) “價(jia) 格判斷”到“價(jia) 值回歸”。
管理變革之四:從(cong) 重視“市場推廣”到重視“工業(ye) 信用”
在工業(ye) 互聯網環境下,通過工業(ye) 大數據將構建一個(ge) 巨大的“工業(ye) 信用體(ti) 係”。工業(ye) 互聯網利用先進的信息物理係統、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原本市場看不見的那隻手(市場調節機製)實現數據化、顯性化、網絡化。通過工業(ye) 大數據的分析,讓供需雙方的關(guan) 係變得透明,並借助工業(ye) 互聯網數據傳(chuan) 輸的敏捷性、準確性、及時性等特點,引導市場快速進行要素配置,最終做到供給側(ce) 改革要求的,提高供給質量,引導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因此,工業(ye) 互聯網本質上是一個(ge) 工業(ye) 信用載體(ti) 。通過工業(ye) 互聯網的“工業(ye) 信用”,將大大減少生產(chan) 過程中設備與(yu) 生產(chan) 管理的信息不對稱、網絡中生產(chan) 協作的信息不對稱、供應鏈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製造者與(yu) 使用者之間以及設計者與(yu) 使用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等,促使用戶逐漸從(c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判斷理性回歸到“產(chan) 品價(jia) 值”購買(mai) 的本質上。
目前以淘寶模式為(wei) 代表的消費互聯更多依賴於(yu) 品牌推廣、市場宣傳(chuan) 等手段,以及“點讚式”的消費者使用評價(jia) 。這些營銷手段主要依賴文字敘述、圖片視覺、新聞熱點、形象宣傳(chuan) ,以影響人們(men) 對產(chan) 品的認可度。而真正產(chan) 品的內(nei) 在價(jia) 值,如工藝水平、質量高低以及使用後的故障率、返修率等使用數據,一般用戶均不得而知。如今電商“水軍(jun) ”點讚評價(jia) 的方式盛行,商家網絡排名也主要取決(jue) 於(yu) 推廣費用的投入水平(包括“水軍(jun) ”的市場操作)。為(wei) 了爭(zheng) 得網絡排名,大量電商企業(ye) 不惜高價(jia) 雇傭(yong) 水軍(jun) ,誇大產(chan) 品功能、策劃網絡炒作,無形中誤導了用戶的購買(mai) 意願。工業(ye) 互聯網可以很好地解決(jue) 這個(ge) 難題,通過工業(ye) 大數據精準對接產(chan) 生的交易,借助供需雙方精準數據對接來實現“按需匹配”。因此,企業(ye) 必將從(cong) 過去重視“市場推廣”轉變到重視“工業(ye) 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