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十年,工業互聯網迎來拐點
發布日期:
2022-07-25

2019年以來,雙跨平台的遴選已經進行了四年,工信部的遴選標準也變得越來越細致、嚴(yan) 格,細化到強調專(zhuan) 利與(yu) 軟著數量、工業(ye) App訂閱量、服務企業(ye) 數、平台軟件收入等具體(ti) 指標。這像是體(ti) 育界國家隊的選拔,在國家部委的引導之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在一次次的答辯中,對於(yu) 發展的方向和行業(ye) 格局更加明晰,而工業(ye) 互聯網這個(ge) 市場,也正以超出預期的速度,從(cong) 青春期走向成年。


進入青春期,工業(ye) 互聯網市場“早熟”


工業(ye) 互聯網是具有戰略性和前沿性、涉及大量公共性基礎設施和融合創新特性的新領域,因此,“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王建偉(wei) 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這是政策架構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出發點。”


2015年7月,國務院出台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第一次提出“研究工業(ye) 互聯網網絡架構體(ti) 係”,到2017年11月,國務院出台《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ye) ”發展工業(ye) 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標誌著發展工業(ye) 互聯網正式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2018年後,與(yu) 工業(ye) 互聯網相關(guan) 的技術產(chan) 業(ye) 政策越來越密集,工信部也根據對工業(ye) 互聯網發展階段的判斷,先後發布了2018-2020起步期和2021—2023年快速成長期的發展行動計劃,並且其中的大部分計劃都確立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完成時間表。

可以說,從(cong) 國家到各省市,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通過戰略布局、行動牽引、標準研製、環境建設、協調推進、標杆示範、監測評估等一係列措施得到了充分發揮。而在政策的引導下,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在做好三年行動計劃這個(ge) “作業(ye) ”的同時,也在製造技術與(yu) 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商業(ye) 模式探索、業(ye) 務布局與(yu) 產(chan) 品體(ti) 係、競爭(zheng) 與(yu) 合作等方麵大力投入,期望能夠在這個(ge) 新的領域迅速建立知名度和口碑、站穩腳跟並搶占市場份額。

不難發現,短短幾年時間,這個(ge) 市場的參與(yu) 主體(ti) 就已經變得非常多元化,一個(ge) 主體(ti) 多元、體(ti) 係完備的產(chan) 業(ye) 生態係統已經形成。從(cong) 地域上來看,中美德日的工業(ye) 巨頭、科技巨頭均陸續推出了工業(ye) 互聯網相關(guan) 的平台和業(ye) 務;從(cong) 企業(ye) 類型來看,製造業(ye) 、工業(ye) 自動化、軟件、雲(yun) 計算,以及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領域的企業(ye) 均加入了這個(ge) 市場;而從(cong) 企業(ye) 量級來看,它們(men) 中則既有傳(chuan) 統的巨頭企業(ye) ,也有新興(xing) 的初創企業(ye) 。

隨著市場主體(ti) 的增多,各類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與(yu) 合作增多,相互學習(xi) 與(yu) 借鑒的過程,加快了技術和產(chan) 品的成熟,市場需求和競爭(zheng) 的焦點逐漸明確,企業(ye) 服務與(yu) 政府服務的做法也逐漸形成了某種標準和共識,因此,市場的熱度和規模也得以迅速提升。

與(yu) 專(zhuan) 家早期的預測相比,工業(ye) 互聯網市場無疑已經“早熟”。2018年,賽迪工業(ye) 互聯網首席研究員袁曉慶曾撰文稱,全球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整體(ti) 仍處於(yu) 初級階段,建成國際領先的跨行業(ye) 、跨領域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大體(ti) 上需要經曆單點突破期、垂直深耕期、橫向擴展期、生態構建期四個(ge) 階段,需要15-20年的時間。但現在來看,對於(yu) 一個(ge) 快速發展的行業(ye) 來說,其市場發展規律並不是按部就班的,而是呈現出一種單點突破、垂直深耕、橫向擴展和生態構建同步推進,並逐漸加速的趨勢。在這種融合與(yu) 加速的作用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戰略路徑模糊、商業(ye) 模式不清等初期存在的問題,也基本得到解決(jue) ,平台的定位更加清晰,業(ye) 務也從(cong) 最開始的“大而全”變得更加聚焦。

迎來拐點,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找到主戰場

中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網絡是基礎,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作為(wei) 核心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既承接著國家戰略的落地,也進行著工業(ye) 互聯網市場的開墾。


在政策的引導下,國內(nei)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基本形成了跨行業(ye) 跨領域綜合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麵向重點行業(ye) 和區域的特色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和麵向特定技術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組成的平台體(ti) 係。截至2022年1月,具備一定行業(ye) 、區域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數量已經超過150個(ge) 。目前,工信部也在積極構建標準,推動各類平台間的互聯互通。

雙跨平台,可以說是工業(ye) 互聯網領域的國家隊。它們(men) 大多是中國製造業(ye) 、雲(yun) 計算和軟件等領域的巨頭,基於(yu) 自身的技術、產(chan) 業(ye) 和資源優(you) 勢,設立的新業(ye) 務單元或子公司。因此,各類平台在hth华体会全站最上的切入路徑各有不同,平台架構和能力在工信部標準架構的基礎上,也各有側(ce) 重和差異。

每家企業(ye) 進入市場的路徑不一,但殊途同歸。在經曆了快速的發展後,雙跨平台們(men) 來到了相同的主戰場。據市場研究機構IDC對工業(ye) 互聯網行業(ye) 的分析,目前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主要聚焦在企業(ye) 側(ce) 、政府側(ce) 和產(chan) 業(ye) 側(ce) 三大領域,幫助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與(yu) 數智化轉型,幫助政府進行區域產(chan) 業(ye) 治理與(yu) 公共服務,並麵向企業(ye) 間協同打造產(chan) 業(ye) 協同平台。

在企業(ye) 側(c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主要麵向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提供相關(guan) 的軟件產(chan) 品、雲(yun) 平台、解決(jue) 方案等。與(yu) 企業(ye) 軟件等企業(ye) 服務類似,大型企業(ye) 成為(wei) 平台們(men) 重點攻克的對象,尤其是雙跨平台。一方麵,大型企業(ye) 的項目涉及麵廣、要求更高,有助於(yu) 平台通過項目打磨產(chan) 品,另一方麵,這類項目也能作為(wei) 標杆案例幫助後續業(ye) 務拓展。而在中小企業(ye) 層麵,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則有不同的服務策略。

在政府側(c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也受到各省市的高度重視。與(yu) 數字政務項目不同,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麵向政府,需要提供從(cong) 企業(ye) 到行業(ye) 、園區甚至整個(ge) 區域數字化的產(chan) 業(ye) 服務。不僅(jin) 要搭建區域工業(ye) 互聯網綜合服務平台,打通各委辦局的政務、商務服務,還要幫助政府建設並打通行業(ye) 平台、打造具備5G、雙碳、環保、安全等功能的工業(ye) 互聯網示範園區,並最終構建城市級的產(chan) 業(ye) 大腦。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與(yu) 政府的合作,將有助於(yu) 區域市場的拓展,加速城市產(chan) 業(ye) 機構轉型升級。

在產(chan) 業(ye) 側(c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主要提供企業(ye) 間采購、製造、供應鏈等協同服務,這也是工信部大力倡導的新模式、新業(ye) 態。在這方麵,製造企業(ye) 的平台往往可借助母公司的供應鏈資源,實現集約采購、工業(ye) 品定製、協同製造等服務,而互聯網公司的平台,則可以借助母公司的企業(ye) 服務和金融等能力,提供網絡協同、供應鏈金融等服務。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們(men) ,找到了自己的主戰場。這代表著從(cong) 市場邏輯而言,工業(ye) 互聯網這個(ge) 市場已經進入了快車道。

穩步增長,工業(ye) 互聯網創造新數字紅利

盡管中國工業(ye) 互聯網比美德兩(liang) 國起步稍晚,目前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跨行業(ye) 平台能力、標準化體(ti) 係、開源社區和工業(ye) APP開發等方麵也仍然存在劣勢和短板,但在政府和市場兩(liang) 端的布局和推進下,整體(ti) 產(chan) 業(ye) 規模和增速已經超過美德日等發達國家。


據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公開的數據顯示,從(cong) 2018年起,中國工業(ye) 互聯網規模穩步增長,2021年增速高達11.28%,在全球主要工業(ye) 國家中排名第一,規模占全球主要工業(ye) 十國的20.19%,已超過日本與(yu) 德國之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規模已經超過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

規模增長的同時,行業(ye) 應用也在不斷深化。目前,工業(ye) 互聯網已經在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運營管理等45個(ge) 國民經濟大類得到廣泛應用,連接工業(ye) 設備超過7800萬(wan) 台(套),服務工業(ye) 企業(ye) 超過160萬(wan) 家。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75個(ge) 項目建成投入運行,“5G+工業(ye) 互聯網”在建項目總數達到了2400個(ge) 。僅(jin) 一季度,國家公布的工業(ye) 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就達到123個(ge) ,到年底,還將組織100家以上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為(wei) 10萬(wan) 家以上中小企業(ye) 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推動業(ye) 務上雲(yun) 。

工業(ye) 互聯網應用的推廣,不僅(jin) 打造了一批車間級、企業(ye) 級、集群級數字化轉型的標杆,也帶動直接、間接產(chan) 業(ye) 增加值實現增長,增加值規模占GDP比重呈穩步增長趨勢。2020年,工業(ye) 互聯網帶動第一產(chan) 業(ye) 、第二產(chan) 業(ye) 、第三產(chan) 業(ye) 的增加值規模分別為(wei) 0.056萬(wan) 億(yi) 元、1.817萬(wan) 億(yi) 元和1.697萬(wan) 億(yi) 元,而2021年的增速預計將分別達到19.09%、14.02%和17.17%。

與(yu) 增長陷入困境的消費互聯網不同,工業(ye) 互聯網通過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體(ti) 現出了更深入、更穩健的經濟帶動作用。在國家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的背景下,工業(ye) 互聯網正驅動傳(chuan) 統行業(ye) 實現數字化轉型,並以此帶動經濟發展質量、效率和動力方麵的提升,釋放新的數字紅利。而元宇宙、Web3等技術與(yu) 工業(ye) 的融合,也將進一步擴展工業(ye) 互聯網的價(jia) 值空間和想象空間。

中國正憑借在製造業(ye) 存量、數據資源和需求規模方麵的優(you) 勢,走出一條具備自己特色的工業(ye) 互聯網發展道路。中國工業(ye) 互聯網,會(hui) 不會(hui) 複製中國互聯網的奇跡?與(yu) 通信技術對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影響一樣,未來難以通過當下可見的部分預測。正如工業(ye) 的價(jia) 值,常常存在於(yu) 不可見的世界。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