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製造業數字轉型迎來新拐點
發布日期:
2020-04-10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hui) 召開會(hui) 議,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成為(wei) 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的熱點。“新基建”的關(guan) 鍵在於(yu) “數字基建”,過去10多年,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不斷為(wei) 各行各業(ye) 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5G等在疫情防控、複工複產(chan) 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wei) 生產(chan) 生活的剛需。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不僅(jin) 是當前對衝(chong) 疫情、拉動投資、提振經濟的“緊急之需”,更是關(guan) 乎經濟轉型、社會(hui) 發展和國家繁榮的“長遠之計”。

新基建背景下,製造業(ye) 數字轉型迎來新拐點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李穎

深刻認識數字新基建的內(nei) 涵

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是麵向數據感知(采集)、傳(chuan) 輸、存儲(chu) 、計算、分析、應用、安全等能力需要的新一代基礎設施,以工業(ye) 互聯網、5G、數據中心等為(wei) 代表。與(yu) 以“鐵公機”為(wei) 代表的傳(chuan) 統基建相比,新基建體(ti) 現為(wei) “經濟新基礎”、“投資新收益”、“治理新體(ti) 係”等特征。

數字新基建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基礎當前,人類社會(hui) 正在進入以數字化生產(chan) 力為(wei) 主要標誌的數字經濟新階段,必須要有相應的基礎設施作為(wei) 基礎和保障,人們(men) 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載體(ti) 從(cong) 傳(chuan) 統設施向數字設施轉變。縱觀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一個(ge) 關(guan) 鍵舉(ju) 措就是在“兩(liang) 基一支”(基礎設施,基礎產(chan) 業(ye) 、支柱產(chan) 業(ye) )領域投入巨大,為(wei) 社會(hui) 經濟高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這是中國特色體(ti) 製所具有的獨特優(you) 勢。在當前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這一戰略仍具有重要意義(yi) ,但是投入對象和治理方式發生了變化。

其一,在基礎設施方麵,雲(yun) 端、網端、終端“三端”發力、萬(wan) 物互聯的新型數字設施成為(wei) 關(guan) 鍵。傳(chuan) 統設施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將發揮更大作用。其二,在基礎產(chan) 業(ye) 方麵,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新交通成為(wei) 支持經濟社會(hui) 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現代基礎產(chan) 業(ye) 。尤其是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兼具先導產(chan) 業(ye) 、基礎產(chan) 業(ye) 兩(liang) 大特性。其三,數字新基建具有三大功能。一是滿足人們(men) 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投資拉動基礎產(chan) 業(ye) 尤其是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的升級發展。三是“兩(liang) 基”協同發力,支持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從(cong) 而形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wei) 特征的新型支柱行業(ye) 。

數字新基建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新投資。麵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chuan) 統基建投資邊際效益下降和產(chan) 業(ye) 滲透率下降的挑戰,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對衝(chong) 疫情影響、優(you) 化投資結構、刺激經濟增長的有效方法。新基建本身就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量,當前工業(ye) 互聯網、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迫切,涉及的產(chan) 業(ye) 鏈更長、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更高。同時,新型基礎設施與(yu) 所承載應用的融合更加緊密和深入,對應的產(chan) 業(ye) 生態係統更加豐(feng) 富,將有效促進傳(chuan) 統領域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加速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產(chan) 生長期性、大規模的投資帶動效應,可以在穩投資、穩增長、穩就業(ye) 中發揮重要作用。

數字新基建是推動治理體(ti) 係現代化的新抓手。一方麵,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基礎設施的投資運營模式,其建設交叉融合度更高,參與(yu) 投資建設和運營的主體(ti) 更多。既有利於(yu) 發揮全社會(hui) 資源力量,共同構建數字新生態;同時,通過增強產(chan) 業(ye) 協同、激發企業(ye) 活力和需求,為(wei) 創新型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的參與(yu) 創造了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麵,基於(yu) 新型數字技術設施的各類大數據應用,將極大增強政府部門精準施策的能力,以信息流帶動人才流、物資流、資金流和技術流的高效流通,切實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hui) 治理能力。

新基建背景下,製造業(ye) 數字轉型迎來新拐點

製造業(ye) 數字轉型發展迎來新拐點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改造和轉型是“新基建”的價(jia) 值所在,“新基建”將促進工業(ye) 互聯網、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加速發展,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關(guan) 鍵支撐。

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數字轉型的重要驅動力,在防疫複產(chan) 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方麵,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監測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蹤、人員流動和社區管理等各個(ge) 環節。在複工複產(chan) 方麵,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通過提供物資匯聚、供需對接和動態調配等產(chan) 品及服務,在緩解複工物資短缺、助力產(chan) 業(ye) 鏈協同複工複產(chan) 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經濟社會(hui) 穩定運行方麵,線上招聘、在線教育、在線問診等應用有效緩解了疫情期間的用工、教育及醫療問題。在新動能培育方麵,“黑燈工廠”、無人工廠在鋼鐵、石化等行業(ye) 推廣應用,汽車、電子等行業(ye) 依托工業(ye) 互聯網強化產(chan) 業(ye) 鏈協同作戰能力,保證疫期生產(chan) 穩定。

疫情壓力測試之下,製造業(ye) 數字轉型需求和市場被激活,數字“新基建”的基礎支撐作用愈發凸顯。一方麵,在疫情催化下,不僅(jin) 企業(ye) 對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需求得到激發,應用得以落地,而且因疫情加劇的製造業(ye) 發展困境將進一步倒逼企業(ye) 由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加速數字轉型。當然,另一方麵,激增的在線需求、數據孤島、數據開放共享等更是對數字世界的一場大考。因此,亟需立足我國實際情況,聚焦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大需求,補齊短板、拓寬長板,前瞻性地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向產(chan) 業(ye) 加速滲透,促進新基建、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生態、新經濟同步發展。一方麵通過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引領作用,促進產(chan) 業(ye) 界跨專(zhuan) 業(ye) 、跨領域、跨環節的多維度、深層次合作與(yu) 聯合攻關(guan) ,以集成創新為(wei) 引領實現融合領域新技術的係統性突破。另一方麵通過激發數據這一核心驅動要素的潛能,從(cong) 生產(chan) 方式、組織管理和商業(ye) 模式等維度重塑製造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模式和企業(ye) 形態根本性轉變。因此,建設完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業(ye) 的融合應用,加速產(chan) 業(ye) 數字轉型,可推動新技術創新、新產(chan) 品培育、新模式應用、新業(ye) 態擴散和新產(chan) 業(ye) 興(xing) 起,實現製造業(ye) 發展從(cong) 量的積累、點的突破逐步轉為(wei) 質的飛躍和係統能力的提升,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潛能。

新基建背景下,製造業(ye) 數字轉型迎來新拐點

以新基建為(wei) 契機,加快製造業(ye) 數字轉型

一是加大數字“新基建”建設力度。充分發揮工業(ye) 互聯網、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頭雁效應”,建設全國一體(ti) 化的產(chan) 業(ye) 大數據平台,建立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數據采集分析體(ti) 係,提升現代產(chan) 業(ye) 智能治理水平。建設全國性的戰略物資保障調度平台,強化產(chan) 業(ye) 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完善工業(ye) 信息安全保障體(ti) 係,加快工業(ye) 信息安全關(guan) 鍵技術突破及產(chan) 業(ye) 化。

二是加強係統布局,組織實施製造業(ye) 數字轉型行動。製定推廣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應用關(guan) 鍵亟需標準,推動企業(ye) 上雲(yun) 用雲(yun) ,全麵深化研發、生產(chan) 、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數字技術應用,培育數據驅動型企業(ye) ,鼓勵企業(ye) 以數字轉型加快組織變革、業(ye) 務創新和流程再造。

三是持續打造係統化、多層次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打造數據貫通、安全可靠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發展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生產(chan) 、網絡化協同、個(ge) 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培育工業(ye) 電子商務、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產(chan) 業(ye) 鏈金融等新業(ye) 態,打造“雲(yun) ”上產(chan) 業(ye) 鏈,促進大中小微企業(ye) 融合融通發展,提升產(chan) 業(ye) 整體(ti) 競爭(zheng) 能力。

四是推動製定數據治理規範,促進數據開放共享。數據所有權的變化帶來數據安全、隱私、倫(lun) 理等現實問題,需要一套全新的政策規範、標準體(ti) 係和科學研究,保證數據在統一框架下有序流動,在數據安全的情況下實現數據共享。加快推進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建設,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助力實現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和高效管理,激活公共數據價(jia) 值。

五是以信息化手段管控好供應鏈安全。發揮大型平台企業(ye) 和行業(ye) 龍頭企業(ye) 的作用,通過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保障供應鏈的完整,建設工業(ye) 互聯網監測分析平台,開展產(chan) 業(ye) 鏈安全性評估,及時識別和預警產(chan) 業(ye) 發展風險,組織工業(ye) 企業(ye) 柔性轉產(chan) 和產(chan) 能共享,助於(yu) 維持我國在全球價(jia) 值鏈上的地位,避免疫情衝(chong) 擊下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的快速外遷和替代。

六是打造工業(ye) 互聯網開源生態。開源能夠有效解決(jue) 局部封閉式環境中的數據獲得和數據處理問題。支持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開源社區建設,聚集全國乃至全球眾(zhong) 多開發者力量,加速重點開源項目培育,完善多方共贏的開源推進機製,推動開源成果在製造業(ye) 重點行業(ye) 和應用場景中開展先導應用,加速海量應用與(yu) 技術研發的雙向迭代,支撐經濟社會(hui) 健康高速發展。


聲明:部分內(nei) 容來源於(yu) 網絡,如侵權請後台留言聯係刪除。